在能源行業,上游資源的開拓從來不缺乏競爭者。在國內頁巖氣勘探的最初階段,嗅覺靈敏的民營企業早已搶食其中,但在市場機制、政策體系尚不健全的環境下,憧憬盈利還為時尚早。
原定于11月5日向投標企業公布的評標結果,被國土資源部推遲,公布時間至今待定。
10月25日,國土資源部召開頁巖氣第二輪開標會,當時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儲量評審中心主任張大偉對新金融記者表示,評標時間大概是5-6個工作日,結束后會對企業公布。
“現在或許是資源省的‘公關’階段,如果本省的頁巖氣資源能留給本省國企開發,未來在財政收入上將有很大體現。”一位參與投標的民營企業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說。
此前,業界一直流傳著關于“前期與區塊省份簽署頁巖氣合作框架協議的企業,會為中標增加籌碼”的說法。例如,今年6月26日,國家開發投資公司與重慶市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國投將投資300億元在重慶進行頁巖氣勘探開發和利用。在頁巖氣第二輪招標,國投以5.7億元的投資額力壓其他3家競標單位,成為投標重慶城口區塊的標王,而該區塊的競爭遠不及其他區塊激烈,國投中標幾率大增。
不過11月5日在北京舉行的中國能源戰略國際論壇上,重慶市國土資源與房屋管理局局長張定宇并未證實上述傳言。他對新金融記者說:“沒有聽說過這個說法,國土部會按照原定程序進行評標,地方政府不會加以影響。”
一位投標企業人員稱,暗標中不允許作任何關于企業信息的標示,否則將視作廢標處理。11月6日,張大偉公開對媒體稱,目前評標工作已經結束,招標結果將會在11月公布。但截至11月10日晚,結果仍未公布。
“開標會之前我們認為志在必得,但現在感覺中標機會很不樂觀。”新疆廣匯石油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姜海明對新金融記者說。
在頁巖氣投標企業中,新疆廣匯是為數不多的民營企業之一,公司立足新疆,以房地產起家,目前以液化天然氣為主導能源板塊,集團總市值580億元。在上游油氣田開發方面,廣匯正在進行兩個海外項目的資源開發,具備國土資源部所要求的勘探和開發資質。
但是在投標過程中,每個企業最多競標兩個區塊,有些企業為了增加勝算甚至以多個公司實體進行投標,但廣匯只投了湖北鶴峰一個區塊,“投資頁巖氣不是房地產圈地,我們慎重評估了鶴峰區塊的資源,才敢去投資。”姜海明說。
然而現實遠比想象的慘烈,“湖北鶴峰是第二大競爭激烈的區塊,大大出乎意料。”開標會當天,共有11家企業投標鶴峰,包括中石油、神華、華能這些央企巨頭,以及河南煤層氣、湖北能源行情 股吧 資金流集團這些強勢的省屬國企,其中最高投資16.6億元。而新疆廣匯投資只有3.5億元,在投標企業中并不顯眼。
“雖然技術標暗標部分的評審并不側重投資額,但是大家把價格抬得太高了,無形中給我們很大壓力。”姜海明說。
尚未摸清的“家底”
頁巖氣熱潮下,企業競相圈地,卻不知道地下究竟有什么、有多少。
“盡管第二輪招標有83家企業參加,但很多企業對頁巖氣資源情況不是很了解。”張定宇對新金融記者說,如果企業不能明明白白地來投資,那么這場頁巖氣開發熱潮就會“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關于中國頁巖氣儲量,目前有多種數據。比較主流的是:2011年4月美國能源情報署EIA在《全球頁巖氣初評》中所估測的36.1萬億立方米、國土資源部于今年發布的陸域頁巖氣可采資源潛力25萬億立方米、中石油結合自己的區塊勘探情況類比推算出50萬億立方米的儲量。
“美國對中國頁巖氣可采資源估測的數據并沒有經過實地調查。”張大偉曾對媒體表示,“36.1萬億立方米是美國能源情報署委托一家小公司,根據他們自己掌握的資料關門評估的,而國土資源部發布的數據是聯合全國27家石油企業、相關科研單位和大學,從2009-2011年歷時數年完成的,有著大量而充分的依據。”
不過張大偉坦承,目前中國頁巖氣資源調查與勘探開發還處于探索起步階段,至今尚未對其潛力進行全面估算,頁巖氣資源有利目標區有待進一步落實,勘探開發處于“空白”狀態。國家能源局油氣司副司長胡衛平在2012年非常規天然氣亞洲峰會上也表示:“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先摸清家底,了解儲量到底是多少。”
基礎地質工作薄弱、地質資料基本資料缺乏,都難以支撐起頁巖氣的大規模勘探,使民營企業面臨巨大的投資風險。一家放棄投標的民營企業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說,如果競標北美的油氣區塊,當地地質調查系統可以向競標單位提供翔實的地質資料,包括二維地震、三維地震和參數井評價。但是中國的一些區塊,不但連二維地震資料都不能提供,還需要企業來承擔采不出氣的風險。
在國內,缺乏勘探資質和技術的民營企業,往往通過和地方性地質勘探系統的事業單位合作來投標——“民營企業出資金,地勘單位出技術”。但值得注意的是,地勘單位只是打工者,卻不承擔任何勘探風險,這成了業內不成文的行規,也給民營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美國的做法是,業主和勘探服務公司實行‘風險共擔’,業主按照服務公司實際完成的工作量來支付報酬。”中國國土資源經濟研究院資源資產與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干飛對新金融記者說。
據了解,美國有2000多家油公司,其中95%是勘探型服務企業,這在國內還比較欠缺。但一些資源省份已經開始籌備,為投資企業創造好的投資環境。張定宇對新金融記者介紹說,重慶市正在搭建一個頁巖氣服務平臺,將基金公司以及保險公司囊括進去,為企業提供資金和風險擔保服務,此外,重慶還與全球最大油田技術服務商——斯倫貝謝公司,合資組建頁巖技術服務公司,為企業提供勘探技術和成本控制方案。
不可忽視的成本
11月5日,投標企業沒能等來評標結果,卻收獲了國家的財政補貼政策:中央財政將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頁巖氣開發利用,對頁巖氣開采企業給予補貼,2012-2015年的補貼標準為0.4元/立方米,補貼標準將根據頁巖氣產業發展情況予以調整。
“這是推動頁巖氣產業發展的積極信號。”風潤新能源設備有限公司頁巖氣項目負責人對新金融記者說,現在中石油和中石化的頁巖氣實驗井每天有45萬立方米的產量,對于它們,補貼政策將很快變現。
但是對于絕大部分頁巖氣項目的參與企業,還處于探礦階段,距離實際資源開采還有3-5年的時間,所以每立方米0.4元的補貼能緩解多少成本壓力,還很難確定。
“因為處在勘探開發期,所以開采成本不好測算,只有區塊進入商業化運營之后,才能確定成本,現在補貼方案還不能用商業氣價來衡量。”上述風潤人員說。
逐利是企業的本質,民營企業更甚。于是,頁巖氣是否持續吸引民營企業的投資,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天然氣的市場價格走勢。
2011年美國開發頁巖氣的成本價格為1元/立方米,市場售價為1.7元/立方米;2012年受多種因素影響,氣價出現下跌。而我國天然氣因為宏觀政策調控,近幾年總體價格呈現上升態勢,2011年平均價格為2.7元/立方米,超出國際均價50%。所以從市場價格上看,頁巖氣開發是有好前景的。
但是從前期投入上看,前景并不樂觀。國內企業并不掌握頁巖氣開發的關鍵技術,因此導致開發成本較高。對于川渝地塊的頁巖氣資源評價,張定宇說:“四川盆地頁巖氣埋深比較高,大概在2000-3500米,而美國的一般在800-2600米,所以在勘探開發水平方面,我國并不占優勢。”
一份調研報告顯示,我國單口水平井成本在8000萬元左右,規模化生產后有望降到5000萬元左右,而這個數字在美國是 1700萬-2300萬元。從土地利用成本上看,我國的開發成本大約為美國的2.5倍左右,總體成本核算下來,略高于我國目前的天然氣市場價格,近期內還難以盈利。
尷尬的投資
頁巖氣投資模式明顯不同于常規天然氣。“常規天然氣只需要一次成本支出,首次投資額很高,但是產量穩定后開發成本就會慢慢降低;而頁巖氣需要花更多精力在成本規劃中,因為產量達到一定程度,就要考慮封井和開始新的勘探,投資是持續也不確定的。”殼牌中國勘查與生產有限公司新長北氣田總經理Frank David說。
殼牌與中石油在陜西省榆林市的長北氣田將有頁巖氣的開采合作,前者提供勘探和鉆采技術服務。“在新長北氣田,我們打井的深度不斷增加,已經達到2000米,有更多技術還需要提高,所以開采成本變得不確定起來。”Frank David說。
雖然頁巖氣屬于持續性投資行業,但是從探礦階段開始,投入似乎就掉進了無底洞。
按照國土部要求,第二輪招標的探礦權有效期為3年,年均勘查投入應達到每平方公里3萬元人民幣及以上。以湖南省桑植縣700平方公里的區塊來核算,每年最低投入就達2100萬元,3年最低投資在6000萬-7000萬元。
湖南省桑植縣國土資源局局長石紹河告訴新金融記者,上述只是最基本的工作量。根據國家規定,最終投資額要是基礎工作量的6-10倍,這就意味著桑植區塊的投資額要在4.2億元以上。“有了這個投入,才能把區塊的資源量搞清楚。”石紹河表示。
基礎工作量包括二維地震、三維地震、參數井和水平井。“這些地質勘查工作是很費錢的。”據石紹河介紹,湖南省本次出讓5個區塊的探礦權,是區塊數量最多的省份,為了防止區塊流標,9月3日,湖南省國土資源廳牽頭召開了一場招投標協調會,邀請了9家企業,積極動員和部署投標工作。但是從10月25日最終的投標結果上看,全省沒有一家民營企業參與投標。
“油氣開采企業,你看到的都是成本的,但大部分都是賠錢的。”瑞盛投資有限公司總裁丁自選說道。瑞盛投資是新疆廣匯、惠博普行情 股吧 資金流、安東石油這3家民營能源企業的股東,常年投資能源領域,“做三維地震,一口井幾百萬,兩三年的工作量,幾億元投進去很可能打水漂,你的老板不發瘋你就去試試,沒那么容易。”
每個產業由于特點不同,被定位為資金密集型、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等多種性質。對于民營企業,能源行業更偏向為政策密集型。張定宇表示,頁巖氣獨立礦種已經進入勘查階段,但是針對性的市場服務體系還沒有建立起來,國家參照煤層氣的財稅補貼方案出臺了頁巖氣補貼政策,但針對性的扶持政策還不夠,可操作性也有待增強。
對此,胡衛平告訴新金融記者:“財政部、科技部等3個部委,正在研究扶持頁巖氣發展的政策細則,目前處于征詢意見階段。”至于細則頒布時間,胡衛平尚不能給出時間表,“能源局方面當然希望越快越好,但是任何一個政策的出臺,都要征求各個部門的意見,然后相互協調。往往設計是一個時間,出臺又是另外一個時間。”(郗岳)
來源:新金融觀察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