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最新數據顯示,10月29日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2992,較前一交易日繼續上漲18個基點,升破6.3關口,再創自5月11日以來的新高。這已經是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連續第三個交易日走高。市場對此議論紛紛,部分人士甚至開始擔心中國已經面臨熱錢大量進入的局面。
對此,分析人士認為,近期人民幣匯率持續走高主要還是受到發達國家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的影響,但中國內地并未面臨熱錢大量進入的局面。人民幣匯率不會長期升值,但仍需警惕輸入性通脹壓力。一旦發現,央行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或者在流入前就把它扼殺在搖籃里,或者在流入后將其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近段時間以來,人民幣匯率一改此前的頹勢,再度進入快速升值的區間。自9月至今,數據顯示,人民幣在岸即期匯率升值約1.4%,離岸即期匯率升值約1.5%。尤其在10月11日后,人民幣加速上浮,兌美元盤中匯價接連突破6.28、6.27、6.26及6.25關口,10月26日又首次升破6.24。截至10月26日當周,人民幣兌美元匯率連續第12周上漲。10月人民幣兌美元料將創下2011年12月以來的最大單月升幅。
對于近期以來人民幣匯率的連續走高的原因,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總裁顧問左小蕾表示,主要是因為全球貨幣寬松政策的影響,以及投機行為。
她認為,美國和歐洲的量化寬松政策,致使流動性過剩。而美元貶值,使得其他貨幣會相對升值;此外,在外匯資金增加后,原本活躍的投機活動也會加劇。所以,不光是中國的貨幣在升值。
國際金融專家趙慶明認為,美聯儲推出第三輪量化寬松政策后,國際上開始看空美元,看多非美元貨幣。同時,中國經濟整體上看出現觸底回升,增加了亞洲尤其是香港對國際短期資本的吸引力,跨境資本流動趨勢出現逆轉。但這并不意味著中國內地經濟面臨國際游資的入侵。
此外,對于未來人民幣匯率的走勢也因此間匯率的連創新高而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
專家普遍認為,人民幣兌美元大幅走高的趨勢不會持續太久。中金公司發布的報告認為,QE3短期內帶來美元貶值,但是人民幣持續升值的空間并不存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易綱此前參加IMF年會時也表示,中國會繼續推進人民幣匯率政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使其接近市場確定的平衡點。
左小蕾也表示,中國的經濟還在調整的過程中,所謂人民幣長期升值的說法,有一個重要的假設就是中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顯然,現在來看,這一假設并不合理。在國內外的大形勢下,中國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實際上應該適度放緩,所以過度炒作人民幣升值,只是個故事。這種假設并不成立。
當然,左小蕾坦言,此輪匯率的波動,出口所受影響最為直接。另一個影響就是,資本流入導致的流動性過剩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壓力。到明年以后,這種輸入性通脹的影響會顯現。一旦發現,央行必須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或者在流入前就把它扼殺在搖籃里,或者在流入后將其控制在可控范圍內。
來源:證券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