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仍然嚴峻的形勢,中國外貿會否因“穩增長”而忽略“調結構”、“轉方式”?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明確表示,這種擔心沒有必要。
2012年已過去大半,盡管9月份的外貿數據有所“轉晴”,但面對仍然嚴峻的形勢,僅剩一個季度的中國外貿,會否因“穩增長”而忽略“調結構”、“轉方式”?在10月19日召開的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明確表示,“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實際上,今年以來,雖然外貿形勢嚴峻復雜,商務部和各級商務部門不僅沒有因這種形勢而忽略“調結構”、“轉方式”的工作,相反更進一步地采取措施推動相關工作,并且取得了明顯成效。沈丹陽表示,前9個月,我國自主品牌產品的出口比重、民營企業的出口份額都有明顯提高;國際市場結構、國內區域布局結構、貿易方式結構和出口商品結構都得到了進一步優化。
對此,他列舉數據說明:根據機電、輕工、紡織等進出口商會的估算,目前,我國自主品牌總體出口占一般貿易出口的比重已經達到7.5%左右,其中五金、建材產品自主品牌出口比重已經提高到15%左右,機電產品占12%,這些比重明顯比過去有所提高。我國各類出口企業中,擁有自主品牌的已經有20%左右。
此外,世界品牌實驗室2004年曾經發布的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品牌只有海爾一家入選。今年在這個排行榜中,中國品牌已經達到21個,總數居全球第6位。而明略行2006年首次發布的最具價值全球品牌百強榜,中國品牌只有一家;在今年的榜單中,中國品牌已經有13個。
沈丹陽還表示,品牌企業的出口規模和成交價格明顯提升,平均每個品牌企業的出口規模都大約是非品牌企業的5倍左右。“在今年這樣困難的形勢下,多數品牌企業不僅出口成交仍然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賣價也比較好,利潤也不錯。”
沈丹陽告訴記者,從民營企業出口份額看,今年1~9月民營企業出口占全國出口總額的33.3%,達到歷史最高點,比上年同期提高3.6個百分點 。在外貿體制改革之前,民營企業沒有出口經營權,而這些年出口比重一直提升,現在已經占到三分之一。從國際市場結構來看,今年1~9月,我國和新興市場貿易額占外貿總額比重比去年底提高了1個百分點,現在達到近56%。過去我國外貿出口市場主要是歐美日及香港、東盟,而現在對新興市場,我國的出口已經到了56%。從國內的區域布局來看,過去的外貿進出口主要是沿海城市,如“廣州、大連、上海、青島、天津”,其他地區很少,而今年1~9月份,中西部地區貿易額占我國的貿易比重已經達到12.7%,比去年提高了1.3個百分點。從貿易方式結構來看,一般貿易占外貿總額的比重已經達到52.7%,加工貿易占比34.6%。從出口商品來看,機電產品出口占我國出口總額的比重比去年提高了0.2個百分點,達到57.2%。“所以,從這幾個方面就能看出,今年在這樣一個形勢下,我們對外貿易的”調結構“、”轉方式“都取得了非常積極的進展。”沈丹陽說。
來源:國際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