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關宣布從10月中旬起在義烏海關啟動實施小商品出口分類通關作業,這意味著出口種類覆蓋34個行業、1500多個大類、32萬種的小商品出口通關將大大提速。
這是杭州海關貫徹海關總署近期出臺的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措施的內容之一,也是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進程中的一大舉措。小商品出口實施分類通關作業后,海關將引入風險管理理念,對義烏小商品出口報關數據實施差別化對待,由系統根據風險參數進行自動比對分析,對低風險報關單進行電腦快速放行,通關作業方式由“紙面人工為主、逐票審核”向“電子自動為主、重點審核”轉變,實現通關自動化。
義烏海關關長林江說,小商品實施分類通關后,對于規范正常出口的小商品,今后海關只要幾秒鐘就可以完成一票報關單的審單、放行等手續,最大限度地為誠信守法企業節省通關成本,加快小商品走向世界的步伐。同時,海關則將節省下來的人力資源集中到風險較大的重點單證審核上,提高對國家禁止、限制進出口貨物和侵權貨物的監管效能。
義烏小商品出口素有種類繁多、品名繁雜等特點,從這里出口的每一個集裝箱就相當于一個“小型超市”。義烏海關因此成為全國集裝箱監管量最大的內陸現場海關,平均每天都要受理1000多份報關單,為2000余個集裝箱標箱辦理通關手續,工作強度巨大。為此杭州海關根據小商品特性量身設計了一套風險參數,確保在風險可控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監管效能,提高小商品物流效率。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