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大行信貸縮水對實體經濟影響有限


    作者:曾會生    時間:2012-10-12





    日前有媒體報道,9月份四大行新增貸款1660億元,這一數據比8月份減少了500多億元。近日,各大機構紛紛對9月份新增貸款做出預測,但是分歧和偏差較大。多數機構預計,9月份新增貸款會低于8月份。

      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認為,大型商業銀行貸款減少主要受央行叫停票據貼現和額度管理有關,直接融資占比上升也會導致銀行貸款減少。信貸增長不旺,經濟企穩回升就會困難,但目前來看,政策刺激和鼓勵實體經濟的真實信貸需求還是能夠滿足的。

      機構預期差別大

      自9月底以來,市場機構陸續推出9月份宏觀經濟數據預測,但是對9月份的新增信貸,機構預期值差別較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報告比較樂觀,其預計,9月份新增信貸8000億元,較8月份有所增加。新增中長期貸款有所回升,信貸結構有一定改善。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在9月25日給出的預測是,9月份新增貸款規模為7500億元。從季節性看,9月份新增信貸往往較8月份多增。同時,去年四季度至今年上半年,季末月份新增信貸均高于非季末月份,因此9月份新增信貸可能繼續反彈。

      而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高級分析師周景彤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預測,9月份新增信貸跟8月份差不多,在7000億元的水平。“隨著刺激政策的落實,經濟的景氣度會好轉,信貸需求會上來。而且當前銀行的流動性并不緊張,不會對銀行放貸構成障礙。”

      本周央行在公開市場上凈投放資金1640億元。10月11日,央行繼續在公開市場逆回購590億元,盡管投放規模相比此前大幅縮小,但流動性已經比較寬松。當天銀行間市場隔夜同業拆放利率已經回落至2.4475,7天同業拆放利率在3.16,低于央行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3.35%。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則對本報記者分析,9月份的新增貸款不會太高,估計在6000億元左右,沖到8000億元不太靠譜。兩位專家都表示,銀行貸款還是會按照3:3:2:2的總體布局,四季度新增貸款跟三季度差不多。

      信貸虛增沒有意義

      分析認為,9月份四大行新增信貸不盡如人意,主要是受央行窗口指導和額度管理所限。

      趙慶明表示,央行在季末叫停了某些銀行的票據貼現,害怕銀行突擊放款,不能多放。“雖然有一部分是真實需求,但是月末充電的情況還很明顯,銀行為了報表好看,月末放出去,下月初又回來了。”

      媒體援引數據顯示,9月末工建中農四大行票據貼現下降700多億元,而9月26日這一數據尚為負增長100多億元,這意味著四大行9月份剔除貼現后,一般性貸款新增在2400億元左右,與此前大體一致。

      周景彤判斷,由于前期政策刺激和降準降息的效果顯現,9月份的新增貸款應該會上來。在現有的經濟模式下,如果貸款上不來,經濟的企穩和回升就很困難。

      據統計,截至8月底,國家發改委2012年公布的審批項目顯示,今年至少有26個地方城市地鐵項目和軌道交通項目通過審批,投資規模超過7000億元,這些已公開披露的項目,當地政府擬出資額總計超過2751億元,占總投資規模不足40%,剩下60%的資金需要銀行體系尤其是大型銀行的貸款。

      “央行限制的是信貸虛增。信貸虛增對實體經濟沒有意義,只是銀行為了滿足信貸指標考核沖點,做出來的報表好看而已。”趙慶明認為,央行限制銀行不讓沖貸款跟政策刺激并不沖突,政策刺激和鼓勵實體經濟的真實信貸需求,這一部分能夠滿足。

      對于三季度的經濟形勢,趙慶明顯得比較樂觀。“7月、8月的數據并不差,9月份也還不錯,沒有必要過于悲觀。預計三季度經濟增速在7.5%—7.8%之間。”近日,韓國、澳大利亞和巴西等國央行紛紛降息。趙慶明更期待的是,如果9月份CPI同比增幅落在2%以內,中國也能隨國際主流降息,“降息對經濟復蘇的正面作用不可低估”。

      直接融資占比提高

      新增貸款減少的另一原因或許是直接融資占比的上升。

      據中金公司統計,截至9月30日,非金融企業債券包括企業債、公司債、中票和短融凈增量達2717億元,為2011年以來單月最高量。從結構上看,中票仍是增長主力,凈新增1535億元,占全部非金融企業債券凈增量的57%,顯示中長期債券對基建項目的支持力度在逐步加大。

      另據中國債券信息網數據,9月債券融資規模增長較快。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債券、企業債券、中期票據總計2038.85億元,占1—9月總規模的19%。

      央行數據也顯示,今年以來企業債券融資持續同比大增。今年上半年企業債券凈融資8244億元,同比多1656億元;7月份企業債券凈融資2487億元,同比多2065億元。8月份的社會融資規模中,企業債券金融資為2584億元,同比增加了1686億元,增幅達到188%,環比也增加了近百億元。

      多位專家均對本報記者表示,由于融資成本比銀行貸款低,操作更方便,債券融資大幅增長會成為一種長期趨勢。在社會融資規模總量一定的情況下,直接融資增加肯定會導致銀行貸款減少。

      但IMF日前警示,中國影子銀行的風險值得擔憂。“中國近幾年的信貸增速非常迅猛,如果再以此作為刺激手段的話,中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率可能會變得很高。”IMF專家表示,中國銀行體系貸款總額占GDP的比例為130%,而通過影子銀行提供的借貸總額約占GDP的40%,因此影子銀行的比重不容忽視,需要加強監管并防范風險。

      據IMF報告,中國信托企業管理的資產總額在今年6月底已達到5.3萬億元,兩年內增幅高達90%。IMF還認為,“更高回報、壓低違約風險”的模式最終延伸到了中國的公司債市場。(曾會生)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