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度臨近美國大選,人民幣升值話題相信仍將會引發大洋彼岸兩位美國總統候選人的一番唇槍舌戰,而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要求將中國加入“匯率操縱國”的言論,相信也會在市場上引發風浪。
然而,國家外管局近期的一項數據卻顯示,與此前的資本凈流入狀況不同,中國已經在過去的數個季度出現了外匯流出的跡象,并出現了明顯的資本項下逆差。在這里需要指明的是,中國在過去的10年中一直是資本凈流入國,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中國的通貨膨脹和資產泡沫,同時,人民幣升值幅度明顯加快,人民幣幣值過度低估成為美國詬病中國的重要理由。而從去年第三季度開始,市場發現,人民幣的單邊升值趨勢已經被打破,人民幣在過去的二三季度中甚至出現了風雨飄搖般的弱勢,這也讓市場擔心人民幣會否出現大幅度的貶值。
外管局的另一份報告則在很大程度上打消了市場這樣的擔憂。這份報告稱,今年上半年銀行外匯存款累計增加1301億美元,同比多增994億美元。外匯存款的大幅度增加,其實表明了這樣一種現狀,即企業盡管選擇將手中的人民幣賣出,將其換成美元,但卻將這些美元留在了中資銀行的賬上。換句話說,市場盡管擔心人民幣貶值,卻不擔心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機構會出現大的問題,而這些外匯資金留在銀行體系內,事實上也可以隨時被換成人民幣,這樣的一種隨時轉換態勢,說明企業在很大程度上是在進行著相應的外匯操作,來增加自身的收益,同時減少風險敞口。
將這兩方面集中起來看,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一些初步結論:首先,人民幣將不存在單邊升值的壓力,這是因為中國的總體資本流入開始大規模減少甚至轉負,因此未來的人民幣走勢只能跟隨中國經濟相對世界經濟的表現,而非跟隨一些政客的所謂“施壓”。相信即使中國保持著較大的貿易順差,市場也不會對人民幣單邊升值存在著明顯的預期,而奧巴馬和羅姆尼的施壓將只會是“口頭風暴”。
第二,人民幣的升貶將在更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境內企業的外匯操作,而這樣的操作將導致銀行體系面臨更大的沖擊。這表現在,如果大量企業買入美元,那么銀行體系內的人民幣資金將會減少,同時外匯資金大量增加,對于銀行來說,如果其無法很好地控制自身的資產負債表,那么其將會面臨突然的流動性危機。筆者認為,商業銀行從自身的風險管理和資產匹配角度出發,應該更多地發放美元貸款,來對沖其資產負債表風險。目前,國內相關監管條件仍然禁止中國公民從銀行獲得外匯貸款,這一監管舉措未來有可能被進一步放松。
第三,對于國內長期被高估的資產和商品價格來說,人民幣升值這一因素的消失,將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旦人民幣的幣值優勢消失,資本流入開始明顯減少,中國的房地產價格是否存在明顯的下行空間,將值得決策者關注。從市況來看,中國房價開始逐步回歸理性已經是大勢所趨,同時很多邊緣城市和過度炒作地區的房價開始明顯下行,表明潮水開始慢慢退去。當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一旦房地產缺乏明顯的上升動力,那么固定資產投資拉動型的經濟發展是否存在著可持續性,將需要進一步的論證。
來源:上海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