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青海省發改委獲悉,近日,青海省鹽湖資源綜合利用區域特色高技術產業鏈項目,獲國家發改委批復。該項目共涵蓋9個項目,總投資達80.4億元。分析認為,這標志著青海省鹽湖鋰資源綜合開發又邁進了重要一步,該地區鋰資源開發及下游鋰電產業發展有望進入快軌道。
青海省發改委相關人士表示,9個項目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提高青海鹽湖的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水平,壯大鹽湖產業規模,帶動鹽湖產業由原材料生產向深加工的化工新材料領域升級調整。對替代進口、緩解國內對相關產品的進口依賴,加快國內鹽湖工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循環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據了解,我國是鋰資源大國,已探明的鋰礦資源儲量居世界第二,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兩地的鹽湖中。其中,青海鹽湖資源不僅儲量大,而且品位高、類型全,已初步探明氯化鋰2248萬噸,儲量居全國第一。經過數年來的技術攻關與產學研協作,青海鹽湖提鋰先后在化學法、膜法、吸附法三項技術上取得突破,尤其是以突破我國“鹽湖提鋰”技術瓶頸為標志的“青海鹽湖提鋰及資源綜合利用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工程”,不僅成功開發了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從高鎂鋰比鹽湖鹵水中分離提取鋰的新方法,而且對我國和世界上高鎂鋰比鹽湖鹵水提鋰生產具有示范意義。
上述人士表示,隨著高鎂鋰比鹽湖資源綜合利用更大規模項目建設的有力推進,青海省將進一步加強科技攻關,鼓勵企業與省內外科研院校產學研相結合,重點發展電池級碳酸鋰、高純碳酸鋰、氯化鋰、金屬鋰、鋁鋰合金等產品,形成鹽湖產業鏈條。力爭到“十二五 ”末,形成年產10萬噸碳酸鋰生產能力;分別建成5GW時的鋰離子儲能電池和動力電池生產線,并發展與之相適應的正負級電池材料、電解液、隔膜等相關產業,打造鋰離子電池產業鏈。
來源:中國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