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電中國首份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社會責任標準—《對外承包工程行業社會責任指引》28日在北京發布。中國商務部合作司商務參贊陳潤云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要追求經濟效益,更應履行社會責任,社會責任績效應成為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和“軟實力”的具體體現。
28日在北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陳潤云介紹,近十年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業務規模以年均2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1年,共簽訂合同額142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達到1034億美元。對外承包工程市場不斷拓展和優化,大型化項目持續增多,項目模式逐漸由單一的施工承包向更為多樣的形式轉化。
陳潤云稱,隨著中國工程企業國際化經營程度的提高,提升海外企業社會責任的水平、增強與當地社會的融合成為企業面臨的新課題。他表示,個別企業對社會責任的理解和認識還不夠,項目建設存在一些質量、安全或環保問題,經營管理不夠規范,與當地社會融合的意愿和能力仍顯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在當地的長期發展,影響了中國工程企業的整體形象。
據了解,這部由商務部指導、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編寫的《指引》針對質量安全、員工發展、業主權益、供應鏈管理、公平競爭、環境保護和社區發展等七個核心議題,對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提出了具體要求。《指引》借鑒了聯合國全球契約等國際標準,結合中國企業現狀,提供了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可參考的行為框架。
陳潤云表示,中國企業要在更高層次和更寬領域內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就必須規范境外經營行為,主動提升履行社會責任的能力。商務部將分階段對社會責任管理及績效進行評估,不斷完善管理,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和國家“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來源 :中國新聞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