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近十年來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僅經受了2006年金融業全面開放帶來的沖擊,而且跟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中資銀行全面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浪潮。
中國最大零售銀行工商銀行10年來的海外擴張之路成為中資銀行國際化進程的縮影。2002年末工行境外只有7家分行、3家代表處;而到了今年6月末,工行在34個國家和地區設立了252家境外分支機構。2007年工行斥資超過50億美元收購南非標準銀行20%股權,更是掀起了中資銀行海外并購的浪潮。
國際化步伐略慢的中小銀行則紛紛加快在海外擴張第一站——香港落子。2010年以來先后有北京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光大銀行等中小銀行將香港代表處升格為分行。招商銀行更是一步到位收購香港永隆銀行完成香港布局。
中資企業加快“走出去”是中國銀行業加快海外擴張的內在動力。工行海外網點覆蓋的34個國家和地區,對華貿易量合計占中國進出口總額的70%左右。
與此同時,隨著中國2001年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以及2006年履行開放承諾,10年間外資銀行在中國營業機構總數翻了一倍多。央行和銀監會網站數據顯示,2001年末,外資銀行在華代表處214家、營業機構有190家;而到2011年末,外資銀行營業機構總數達到了387家。
截至2011年底,14個國家和地區的銀行在華設立37家外商獨資銀行下設245家分行、2家合資銀行下設7家分行、1家附屬機構、1家外商獨資財務公司,26個國家和地區的77家外國銀行在華設立94家分行。
來源: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