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網站21日公告,自當日起對原產印度和日本的進口吡啶進行反傾銷調查,傾銷調查期為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產業損害調查期為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6月30日。紅太陽22日亦公告此事。
商務部公告顯示,于今年8月2日收到安徽國星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下稱“安徽國星”、南京紅太陽生物化學有限公司下稱“南京生化”等四家企業代表國內吡啶產業正式提交的反傾銷調查申請,請求對原產印度和日本的進口吡啶進行反傾銷調查。
紅太陽最新公告稱,目前尚無法評估該事項對全資子公司安徽國星和南京生化產生的影響程度。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此次事件的影響程度最終取決于商務部認定后所采取的具體措施,目前兩家全資子公司生產經營正常。有業內人士表示,一旦商務部確認印度和日本兩國的反傾銷行為存在,無論采取什么措施,對于紅太陽來說都是一個利好消息,公司是國內吡啶產業龍頭,風向標作用明顯。
據了解,吡啶是目前雜環化合物中應用范圍最為廣泛的品種之一,在農藥、醫藥、染料、日用化工、香料、飼料添加劑等諸多領域中都有廣泛的用途。在2011年完成資產重組后,紅太陽的吡啶產能已達6.2萬噸,為全球最大吡啶生產企業。同時,通過重組,紅太陽將原有的吡啶類農藥向上游產業鏈進一步延伸,成為目前世界上吡啶類產業鏈最為完整的農藥生產企業之一。
據紅太陽2012年半年報,南京生化、安徽國星上半年合計實現營收11.02億元,占紅太陽上半年總營收的34.05%,合計凈利潤1.56億元,成為紅太陽上半年業績最大的貢獻者。
相關監測數據顯示,今年1-7月,我國進口吡啶及其鹽達12310.12噸,其中從印度進口1275.79噸,從日本進口176.12噸,占總進口量的11.79%。截至9月12日吡啶及其鹽的銷售均價為30900元/噸。
目前,我國吡啶及其系列產品的總生產能力已達12萬噸,年產量達到8萬噸,但是國內市場的供應仍然偏少,尚不能滿足需求,其原因主要是國內一些大型企業的大部分產品不直接供應市場,主要用作其他產品的原材料。預計到2015年,國內吡啶及系列產品的市場總需求量將達10萬噸,未來幾年的年均增長率將達到兩位數。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