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收入基尼系數已逼近0.5警戒線


    時間:2012-09-24





    雖然居民收入獲得了兩位數的增長,但是在國民經濟收入中仍然墊底。9月14日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在第七屆新人力論壇上發布的《2011中國薪酬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居民收入增長遠遠低于財政收入和企業收入增長,使得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相對比重不升反降。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義增長14.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4%,低于GDP增長率0.8個百分點。

    報告引用統計局數據測算,去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10.37萬億元,增長24.8%,增幅分別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名義增幅的1.76倍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名義增幅的1.39倍,而同期企業收入增長幅度為20%左右,也遠高于居民收入。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研究員馬小麗表示,收入分配改革嚴重滯后,這是造成居民收入增長較慢的重要因素。“我國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并不科學。一方面,強調要較快增加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和勞動報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另一方面,又在強調人工成本上漲壓力過大,影響了我國競爭力和企業發展,提出有效控制人工成本的過快增長。”馬小麗如是說。居民收入增幅較低,必然導致社會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目前反映社會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數已經逼近0.5警戒線,從社會階層來看,中國收入最高的10%家庭是收入最低的10%家庭人均收入的65倍。

    報告認為,過去一年收入分配不合理、不均衡狀況并沒有根本扭轉,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也將影響到經濟進一步升級和社會轉型,應加快工資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改革。

    易才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浩表示,除行業間差距外,整體來看,未來企業人力成本上漲的趨勢還將持續,尤其是高端人才的成本不會降低。受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不少企業相應縮減編制,李浩告訴記者,近兩年減員的企業數量有所增加,且多為消費品企業、工廠及中小企業。李浩認為,人力成本的增加,會倒逼企業考慮產業升級和創新。

    進入2012年,企業利潤和財政收入增速均出現下降,嚴重影響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基礎。在經濟高速增長期沒能解決的收入分配關系,反過來還會影響經濟增長態勢。

    “國家和企業把收入的大頭拿走了,勞動者個人的收入就會不斷減少,社會再生產的生產、交換、分配、消費的環節就會發生斷裂,經濟運行必然出現危機。”上述專家告訴記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