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院線扎堆謀上市 日增十屏搶終端


    時間:2012-09-21





    編者按:當宏觀經濟陷入低迷時,大多數行業和企業放慢了擴張步伐,甚至收縮戰線、停產裁員。在此背景下,也有不少公司逆勢而為,加速擴張。這些公司或秉承“危機中求機遇”的戰略開疆拓土,或循著“口紅效應”的思路來創造市場需求。經濟低迷時的伏兵,是為了春光明媚時決勝千里。

      上周六,時近午夜,深圳市中心一家影院前,仍有不少影迷在排隊。精彩紛呈的進口大片和國產電影批量上演,不僅喚起了消費者的觀影熱情,也極大地刺激了產業資本紛至沓來。目前中國院線終端建設已駛入快車道,日均新增銀幕高達8塊~10塊。

      “我們要加快在中國的擴張。”橙天嘉禾01132.HK首席執行官毛義民說,公司計劃每年新增150塊~200塊銀幕。

      橙天嘉禾的擴張之路并不孤單。中影股份、金逸股份及萬達集團旗下的電影院線不約而同啟動上市進程,試圖借力資本市場加速份額提升。其中,萬達集團近日更豪擲26億美元,并購排名世界第二的院線集團美國AMC,以打造世界規模最大的影院運營商,擴張野心可見一斑。

      扎堆上市搶地盤

      這是國內外經濟的低迷期,也是院線運營商眼中的“機遇期”。

      “雖然全球經濟增速在放緩,但流動資金依然充沛,這些資本急需尋求有增長潛力的行業進行投資。”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饒曙光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看好中國電影產業的擴張前景。

      近年來,影院終端建設熱情空前高漲。毛義民介紹,截至2011年底,橙天嘉禾擁有影院53家,其中中國內地27家,預計至2015年在中國內地擁有800塊銀幕。

      即將登陸資本市場的金逸股份也明確表示:“公司正為完成戰略布局進行快速擴張,在全國眾多合適地段開拓影院。”截至其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金逸股份已開業影院75家,在建影院達30余家,目前已正式簽訂租賃協議或租賃意向書的影院投資項目超過100家,項目儲備充足。

      針對近期同行扎堆上市的局面,毛義民說:“院線公司上市主要是為了在資本市場尋求資金支持,對此,橙天嘉禾樂于看到更多公司上市,大家一起努力把國內的電影產業做大做強。”

      終端市場的高景氣也吸引了有實力的制片方向產業下游延伸。

      華誼兄弟300027是代表性案例。半年報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華誼兄弟投入運營的影院為11家,而上年同期僅有5家;在建影院為4家,影院收入同比猛增204.34%,影院毛利率達58%。華誼兄弟董事長王忠軍今年曾公開表示:“從全產業鏈布局的角度,電影院是一定要繼續進入的領域,未來華誼兄弟會以每年10家的速度開店。”

      一日十屏加速擴張

      盡管院線終端建設如火如荼,但仍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銀幕密度依然較小,遠不能滿足觀影需求。

      據統計,2011年全國新增影院803家,新增銀幕3030塊,全國影城數量增長到2803家,銀幕數增長至9286塊。平均每天新增8.3塊銀幕,是2010年增長速度的2倍。

      饒曙光告訴記者:“中國電影市場的發展速度空前。截至目前,電影銀幕超過1.2萬塊,且以每天8塊~10塊的速度在增長,預計到十二五結束,銀幕數量可增至2.5萬塊以上。”

      他同時強調:“目前中國人均觀影仍然很低,每年僅有0.6次,由此來看票房增長空間很大,雖然中國銀幕密度得到快速提升,但距離發達國家還有一定差距。”

      在饒曙光看來,投資電影產業正當時,中國經濟結構正在調整,居民的消費重點逐漸從物質層面轉移到精神層面,預計GDP增長及城鎮化進程加快,將帶動電影需求高速增長。

      當一線城市銀幕密度漸漸飽和,二三線城市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據了解,當前新增的銀幕,有相當一部分投入了二三線城市。

      毛義民介紹:“橙天嘉禾計劃在北京、廣州、上海及深圳等一線城市開設更多的旗艦影院,以推廣影城品牌,并加大鞏固二線和三線城市的市場份額,建立地區競爭優勢。與一線城市相比,橙天嘉禾將把更多力量投入二三線城市,尤其是沿海發達地區,將在同一個城市里面建設更多院線終端,形成局部優勢和規模效應,降低運營成本。”

      據介紹,自有資金是橙天嘉禾“搶地盤”的主要資金來源,公司還將引入財務投資者及銀行借貸以滿足未來發展的資金需求。

      金逸股份方面也表示,鑒于一線城市成熟商圈的影院市場趨于飽和,擴張速度變緩,公司在關注一線城市新老商圈變動帶來市場機會的同時,將加大二三線城市的拓展。

      從暴利到合理利潤

      在國內院線快速發展的同時,行業競爭也日益激烈。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排名前十的院線票房占到主流電影市場票房七成以上。在第一梯隊的院線飛躍發展的同時,不少第三梯隊的院線經營狀況不佳。

      不僅如此,影院規模的快速擴張已導致單個銀幕的平均收益減少,行業平均利潤水平降低。2011年,國內單個銀幕平均票房收入為133.87萬元,同比減少21.96萬元,降幅達14.09%。

      “目前院線終端的投資回報率的確降低了,投資周期也在加長,但仍處于良性發展軌道。行業從前幾年的暴利階段走向理性和合理利潤階段,盈利能力也將趨于穩定。”饒曙光說。

      對此,毛義民表示:“中國的電影市場空間很大,競爭要素包括了影城的品牌、服務質量,以及運營能力的比拼。經過激烈競爭的洗禮,最終會形成幾大主流院線來主導行業格局的景象,最終將形成良性競爭和良性的定價體系。”

      金逸股份認為,隨著影院投資熱情的釋放,影院和銀幕數量的快速增長趨勢會得到一定程度緩解,單個銀幕產出將會有所回升。伴隨國內電影市場的長期旺盛及放映技術的革新,院線發行和電影放映企業在較長時間內將保持較高利潤水平。


    來源: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