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由中證指數公司舉辦的“第六屆指數與指數化投資論壇”上,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副主任胡家夫表示,按照加強監管、放松管制的思路,監管部門加快基金業創新與發展步伐,積極推動基金公司向現代財富管理機構轉型。近期剛剛完成了債券、黃金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的探討工作,從目前反饋情況來看,這類產品創新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胡家夫指出,近年來,中證指數公司等機構在編制指數專業化、產品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指數化產品數量和規模快速增長,逐步獲得了投資者認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我國共有180只指數基金,包括43只ETF和37只聯接基金,資產規模接近3600億元,占公募基金總規模比例達到了15%。值得注意的是,ETF發展尤為迅速,規模達到了1200億元,成為亞洲重要的ETF市場之一。
胡家夫同時強調,指數基金在為投資者提供財富管理工具的同時,也為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和服務實體經濟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隨著市場有效性提高,投資者對標準化的金融工具需求增長以及資本市場持續發展,指數基金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未來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切實做好投資管理工作,有效防范相關風險。目前尚有部分指數產品規模較小,流動性較差,投資者結構有待優化,基金管理公司要扎實做好現有產品的投資管理工作,并確保不能忽視風險防范,杜絕發生風險事件。
第二,以融資融券、轉融通、股指期貨等業務的推出以及證券市場交易結算制度的不斷完善為契機,進一步推進產品創新,不斷優化產品結構。進一步加強指數開發工作,推出市場影響大、切合投資者需求的投資工具,拓寬指數化產品的投資領域。總體上看,隨著融資融券、轉融通、股指期貨等業務的推出以及證券市場交易結算制度的不斷完善,指數化產品的投資策略將更加豐富,仍有較大創新空間。
第三,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目前我國52家基金管理公司提供指數產品,23家基金公司提供ETF,從海外經驗看,基金公司的業務定位、核心競爭力將逐步分化。因此,基金公司應認真分析形勢和自身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自身在行業發展中的定位和競爭優勢,制訂切實可行的指數產品發展戰略,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
第四,大力倡導價值投資理念,吸引長期機構投資者。指數產品執行嚴格的決策流程和管理制度,具有風險穩定、透明度高、費用低廉、交易便利等優點,深受機構投資者歡迎,是海外養老基金、保險資金的重要資產配置工具。目前,我國社保基金、保險資金已經成為ETF等指數產品的重要投資者。今后要繼續加大對指數產品的推廣力度,大力倡導長期投資、價值投資理念,提高機構投資者指數化配置比例,促進指數化產品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