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提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2萬億元年均增長15%左右
中國政府網10日發布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規劃明確提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2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
規劃提出,“十二五”期間我國生產資料銷售總額76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6%左右;批發零售住宿餐飲業增加值超過7萬億元,年均實際增長11%左右。2015年國內貿易就業人數1.3億人左右,其中城鎮就業1億人左右,年均增加500萬人以上。
城鄉區域發展趨于協調。農村市場體系建設滯后的局面得到改善,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得到加強,連鎖超市行政村覆蓋率顯著提升。城市商業網點布局更加合理,綜合服務功能明顯提升,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增強。
流通現代化水平顯著提升。限額以上連鎖零售企業商品銷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0%左右,統一配送率在70%左右;電子商務交易額年均增長30%以上,網絡零售額快速增長;流通組織化程度明顯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流通企業。
市場應急調控能力增強。城鄉市場統計監測體系功能完善、反應靈敏,市場調控的前瞻性、預見性增強。中央儲備與地方儲備、政府儲備與商業儲備相結合的生活必需品儲備制度基本建立,有效防范和應對市場異常波動的能力進一步增強。
國內市場環境明顯改善。內貿領域法律法規、標準和信用體系進一步健全,市場秩序更加規范,市場主體誠信意識明顯提升,流通領域商品質量安全行業管理水平提高,商品和要素順暢流通。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規劃明確提出六大保障措施:
一是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加快內貿領域法律法規體系建設步伐,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快完善標準體系。
二是加大財稅和價格政策支持力度。落實現行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進一步完善有利于內貿行業健康發展的稅收政策。實行結構性減稅,重點支持農產品流通、生活服務業、連鎖經營企業發展和廢舊商品回收體系建設。規范流通環節收費。
三是創新金融支持政策。穩步發展消費信貸市場,有針對性地培育和鞏固消費信貸增長點。引導金融機構、融資性擔保機構加大對流通企業特別是小微流通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四是完善規劃和土地政策。制定全國流通節點城市布局規劃。科學編制商業網點規劃。
五是加強理論研究和人才培養。重視內貿基礎理論研究。
六是建立統計評價體系。建立完善行業統計調查制度和評價指標體系。
來源:新華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