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改委查實“電商戰”涉價格欺詐 京東蘇寧認錯


    時間:2012-09-06





    國家發改委檢查組通過調查初步發現,在電商大戰中,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及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存在違反價格法律法規的三大問題:

      一、促銷價高于原價

      二、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

      三、拿自己獨有的產品參加比價活動

      始于8月14日的轟轟烈烈的“電商大戰”最終陷入價格欺詐的漩渦。國家發改委官員昨日證實已經介入調查,初步查明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及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存在價格欺詐問題,并要求企業整改。下一步發改委將制訂有關電子商務交易價格的行為規范,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對此,京東商城、蘇寧易購方面均回應正在進行整改。

      據國家發改委價監局市場監督處處長陳達透露,目前發改委已組成四個檢查組和調查組,其中三個派赴京東、國美、蘇寧調查,第四個檢查組則被派到一淘。調查初步發現,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及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存在違反價格法律法規的三大問題,包括促銷價高于原價、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拿自己獨有的產品參加比價活動。

      “例如某電商宣稱大家電要低于另一電商的價格,但經過我們檢查,發現其不可能完全做到比另一個電商低。”陳達指出,“此外,某電商零毛利的承諾也未履行。”還有,有電商拿自己獨有的產品參加比價活動,如與供應商簽訂獨家代理銷售協議,拿出定制機、包銷機、新產品試銷等進行比價。這顯然是不妥當的。

      陳達還透露,目前國家發改委已經約談三家企業,要求企業進行有針對性的整改,三大電商正在自查自糾。

      針對發改委介入調查一事,蘇寧易購方面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承認,電商大戰中確實存在不規范操作,公司正在針對內部存在的一些不規范操作進行整改,但堅持線上線下同步低價的策略不會改變,會根據監管部門的要求日益規范化。

      京東商城則在昨晚對外發布致歉聲明,稱確實有少部分大家電商品未實現零毛利承諾,已經制定了整改方案。

      京東商城在聲明中表示,由于技術和操作難度及價格的實時波動性,無法實現所有大家電產品在同一時點全部比競爭對手低的承諾。對于上述未完全履行承諾的行為,京東商城向消費者致歉。公司已經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制訂了整改方案以完善運營管理,“我們將認真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以最終確保切實履行對消費者的各項承諾。”

      據悉,國家發改委下一步將制訂有關電子商務交易價格的行為規范,進一步維護消費者權益。

      此外,發改委初步調查還顯示,一淘網的數據為調查“電商大戰”提供了幫助,但也存在失實的問題。據陳達介紹,一淘網提到的“先提價后降價”的問題基本不存在,也就是說一淘網對媒體披露的一些數據有失實的問題。

      針對購物比價網站的數據真實性問題,購物搜索比價網站“幫5買”的創始人尹汝杰建議,購物比價網站需要國家機構和相關行業組織制訂公正性政策和相關行業法規,這樣,數據的真實與否才能有依據。

      截至昨日,京東商城促銷事件仍在持續發酵。有網友在微博中爆料,一男裝品牌決定退出京東POP平臺,原因是京東在舉辦消費送券活動時,券的部分要求商家買單。事實上,關于京東送券的做法,網上的質疑和投訴聲始終未停。網民劉先生在接受本報采訪時曾表示,在8月15日買入京東家電產品時被承諾送券,但在用券消費時卻遭遇重重限制、指示不明,其中所蒙受的損失京東則始終不予回應。在三大電商整改進程中,京東無疑將成為后續監管部門和消費者持續關注的熱點。

    電商大戰鬧劇收場:三大主角全是騙子

      發改委調查顯示,京東、蘇寧和國美的電商促銷涉嫌價格欺詐

      京東商城、蘇寧易購和國美電器00493.HK攪動的“電商促銷大戰”原來是鬧劇一場。

      針對“8·15”電商價格大戰,國家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有關人士昨天表示,初步查明上述三方及其旗下網上商城涉嫌價格欺詐。

      “如果一個人都是光輝的形象,沒有缺點瑕疵的話,這個人一定是個騙子。我一定有很多缺點……”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不久前的這段回應“提前”做了“自我批評”。盡管他說自己不Care在意外界爭議,但公眾也很Care京東的道歉誠意。

      昨天,京東就“8·15價格戰”發布致歉聲明,但這是通過“發布京東”京東商城官方權威信息發布這一微博認證賬號發布的,相比“京東商城”這個擁有190多萬粉絲的微博認證賬號,截至發稿前“發布京東”僅擁有400多名粉絲。這也引來公眾對于京東刻意低調道歉的質疑。

      一名發改委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發改委目前已派了4個工作組,分別對京東、蘇寧易購、國美,以及反映相關情況的一淘網進行派駐調查。

      調查發現,上述參與價格戰的三家廠商主要在三方面涉嫌價格欺詐:促銷價高于原價、未完全履行價格承諾、用獨家銷售的產品進行比價等。而一淘網也存在部分數據失實的問題。

      調查

      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稱,發改委目前已按法定程序約談了三家實際參與價格戰的電商,并已明確提出了整改要求。

      按照我國相關法規規定,商品原價是在促銷前7日內產品交易的最低價格,而如果實際的促銷價高于之前7日內交易的最低價則涉嫌虛假促銷。

      調查發現,京東商城有部分商品品種并未達到其承諾的零毛利。另據媒體報道,相關部門抽查京東的15種產品顯示,這些產品的毛利率最低達4%,最高達22.43%,即使促銷后最高的毛利率也達到10%。

      此外還存在的虛假現象是,有的電商承諾低價出售商品,但在網店上卻標明無貨,而調查結果顯示商家倉庫實際有存貨。另一個涉嫌虛假促銷的表現是,有的電商促銷的產品是獨家經營,其他商家根本沒有,因此也無從比較其此前承諾價格究竟是否為最低價。

      按照2010年修訂實施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第七條規定,“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的,責令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并處違法所得5倍以下的罰款;沒有違法所得的,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責令停業整頓,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機關吊銷營業執照。”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昨日對本報記者表示,發改委的調查并不意外,此前不論京東還是國美、蘇寧,在價格戰中把話說得太滿,循環往復的比價競爭,最低價的承諾誰都無法保證,而且發改委有權對于價格欺詐進行調查和罰款,以此保證消費者的權益。

      “發改委的調查主要目的在于維持正常的市場秩序,對企業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阿拉木斯說。

      透支誠信

      8月14日,劉強東以一條條微博挑起了價格戰,幾乎句句針對蘇寧。他同時承諾,從15日9時起,京東所有大家電價格都比蘇寧線上線下便宜。

      很快,蘇寧、國美紛紛應戰。

      但與其豪言壯語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有限的降價幅度以及百余種商品價格的不降反升。據一淘網監測的8月16日全網漲價大家電商品數據,各家在宣布價格戰以后,全網有超過13900件商品的價格開始上漲,平均漲幅在0.74%,價格平均上漲22元。

      值得關注的是,昨天有媒體援引發改委有關人員的話表示,一淘網的數據為調查電商大戰提供了幫助,但是在調查中也發現,一淘網的一些數據存在失實的問題。

      一淘網的回應是,其擁有來自于5000家購物網站,超過10億的商品數據,“我們將認真聽取各方意見,繼續提升我們的數據抓取和分析能力。歡迎相關部門、媒體及網友繼續對一淘比價進行體驗與監督。”

      這場被稱作“無底線”的價格戰最后被證明“只打雷不下雨”。而不少缺貨斷供的商品也引發用戶的質疑。從整體看,電視、冰箱、空調等榜單中,有相當數量的商品缺貨。

      昨日,一家電商網站負責人表示,歡迎政府監管部門介入規范電商行業秩序。他指出,價格戰作為企業的一種營銷方式,在一定時間內會長期存在,但價格戰的目的不應是博眼球、做噱頭,此外,光靠價格戰的商業模式無法持續。

      他稱,單純的自營模式無法盈利,必須是多元化的商品組合,如亞馬遜的開放平臺 數字發行 云服務的盈利模式。他建議業內的電子商務企業多關注商業模式的健康性和消費者最終價值,提高競爭的門檻和技術含量。

      轟轟烈烈的價格促銷本以為可以透支消費者的錢袋,事實卻是透支了電商企業的信譽。

      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對本報記者表示,喧囂一時的電商價格戰充其量是口水戰,因為真正低價的產品并沒有出場。

      “一個公司要打價格戰不是看公司現金有多充足,更重要的是要看制造商能否提供充足的子彈。目前家電連鎖企業擁有龐大的線下體系,制造商不會為了配合極小規模的電商企業打價格戰而犧牲龐大的線下體系,這從根本上就抑制了電商價格戰的發生。”羅清啟說。

      在中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姜奇平看來,價格大戰折射出電商同質化粗放競爭的商業模式弊端。“降價戰”背后隱藏著電商企業脆弱的資金鏈條,很多企業需要通過不時融資來“補血”以維持生存,但實際上這是飲鴆止渴。

      另一家電商負責人則表示,“8·15”電商大戰看似是一場電商的全民鬧劇。京東、蘇寧、國美、一淘吸引了眼球,但卻犧牲了電商公司的創始人信譽,微博營銷的過熱是否會導致整個行業的信譽坍塌?過度的宣傳是否會造成用戶的透支消費?這些都值得業內深思。

      昨日,杭州堅持我Jasonwood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決定退出京東POP平臺開放平臺。原因是在9月3日,京東舉辦買300送1000券的活動,但1000元的券需要商家來出。

      該負責人對本報記者表示,京東在此前的一次促銷之前稱促銷全由京東送券;促銷期間,京東又稱要由雙方各自承擔促銷費用的一半;但促銷結束后,京東又要將全部促銷費用由“堅持我”承擔。

      價格戰背后

      蘇寧電器集團副董事長孫為民昨天表示,蘇寧集團在針對內部進行一些檢查后發現,在近期的電商價格戰中蘇寧的確存在一些操作不夠規范的地方。

      京東的上述聲明則稱,雖然投入了大量的促銷資源,做到了在促銷期間大家電品類整體為負毛利率經營以回饋消費者,但發現仍有少部分大家電商品沒有實現對消費者零毛利的承諾;且由于技術和操作難度及價格的實時波動性,也無法實現所有大家電產品在同一時點全部比競爭對手低的承諾。

      “8·15電商價格戰”也反映了目前國內零售行業的無奈。

      五百城電器網董事長龔善斌表示,由于經濟環境的問題,近年來國內整體零售業表現不力,尤其在大家電,庫存積壓較高,一些供應商有急于清除庫存的需求。

      其次,傳統渠道租賃費用、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使得傳統零售商進行“渠道改造”,開始將線下銷售轉移至線上,電商話語權增強。

      第三,目前國內電商勢力較為分散,如京東等電商平臺希望通過價格戰的競爭手段來達到相對壟斷的地位。這些原因均使電商價格戰不斷上演。

      劉強東此前在反思“8·15價格戰”時對本報記者表示,通過此次價格戰看到了京東在備貨上的能力不足,而蘇寧易購方面也存在IT系統建設上的不足。第一財經日報


      政府罰單背后:電商價格戰何去何從

      8·15電商戰的戰火早已熄滅,然而圍繞著這場電商價格戰的討論一直在繼續,此前一直沉默的監管部門也終于在9月5日發出了自己的聲音。

      有媒體報道,發改委價監局已經對電商“價格戰”展開初步調查,認為8·15價格戰過程中,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并計劃對蘇寧、國美、京東進行處罰,但是具體處罰金額尚未確定,而率先挑起這次“價格戰”的京東方面9月5日也確認了發改委調查和處罰的事實。

      發改委的介入,讓這起事件的討論重點有了轉變,此前外界對于這次由劉強東策劃已久的微博營銷引發的“價格戰”更多的看法是,其是否會改變中國消費者線上線下的購物習慣和界限,以及這場價格戰中真正的贏家是誰?

      雖然最初發現受騙的消費者在微博上普遍用“吐槽”方式來對待參與價格戰的京東、蘇寧易購和國美等電商巨頭,但是隨著這一事件關注度的回落,雖然也有部分消費者表示再也不會到京東購物,但是從ALEXA流量排名,以及第三方數據來看,8·15后各大電商網站雖然流量和出貨量有了一定的回落,但是比8·15前還是有了很大的提升。

      其實,即便在當初國美、蘇寧實體店幾乎每周都會上演的價格戰中,先提價再降價,虛構原價,以及庫存不足等現象也都層出不窮,各大都市報每周登出的促銷信息很多到了現場都沒貨,但是這并沒有改變消費者從傳統百貨向電器連鎖購物習慣的轉變,也沒有改變電器連鎖過去10年高速增長的趨勢。

      也許劉強東就是看到了這一點,打著“低價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旗號,試圖用線上的低價來吸引對價格敏感的消費群體到線上購物,從前幾年京東的高速增長看來其目標已經實現了一部分,但是在消費者更加重視購物體驗的大家電領域京東一直沒有太大突破,按照劉強東的說法,大家電目前網上銷售規模還不到200億元,不到家電整體銷售額的2%。

      對監管部門來說,對于三家電商的調查從目前來看僅是以儆效尤,很難真正拿出有震撼力的處罰結果,因為其對電商經營行為的法律法規尚待完善,這也是之前電商行業虛假促銷,假貨橫行的重要原因,為此有專家呼吁正制定中的《電子商務營銷運營規范》等標準盡快出臺,讓執法調查機構有法可依。

      雖然監管部門的處罰結果可能不會太重,但是對于電商行業來說,這次8·15事件帶來的教訓則足夠深刻,至少短期內電商再想用忽悠和虛假促銷的方式來發起低成本的價格戰已經不再現實,庫巴網正在推進的“哭吧,33天”活動的效果一般就是明證,而蘇寧易購、京東的不跟進也顯示其對于倉促的價格戰已經開始變得謹慎。

      如何恢復消費者對快速增長但并不規范的電商行業信任度,開始重新回到線上來購買物美價廉的商品,將是電商巨頭們須解決的問題,接下來的中秋、十一黃金周電商大促銷和圣誕元旦假期銷售,電商巨頭間的價格戰必會繼續,誰如果繼續在價格戰中弄虛作假就可能遭消費者的杯葛,而將促銷成本轉嫁到供應商身上也將導致供應商的強硬反彈,京東在9·3秋裝促銷中遭到的供應商撤柜事件已開始發酵。說到底,價格戰還是電商企業自身實力的較量,只在供應鏈、物流和IT后臺等方面有綜合優勢的企業才能笑到最后。21世紀經濟報道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