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豆漲了17% 食用油或迎漲價潮


    時間:2012-09-04





    一般來說,發改委約談哪個行業的企業,不久這個行業的產品就要漲價。

      8月中旬,國家發改委約談5家國內食用油主要供應廠家之后,食用油漲價的消息已是滿天飛。

      商務部8月30日晚間公布的數據顯示,花生油價格比前一周上漲0.5%,比3月底上漲8.2%。菜籽油、豆油價格比前一周分別上漲0.3%和0.2%。

      多位糧油市場的人士均向記者表示,這種情況最多只能繃一段時間,到了中秋國慶雙節,價格上漲將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商務部的數據亦顯示,蛋零售價格比前一周上漲3%,在眾多價格溫和上漲的食品中特立突出,從而榮獲“火箭蛋”的美譽。

      食用油和蛋的漲價,與國際糧食市場的行情若合符節。

      自今年6、7月份美國遭受大面積干旱以來,世界糧食的價格就一路飆漲,至今沒有回頭下行的跡象。

      世界銀行集團最新發布的《糧食價格觀察》報告稱,由于美國和東歐夏季發生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和高溫,7月份全球糧食價格較一個月前暴漲10%,其中玉米和大豆的價格更是達到有史以來的最高水平。

      6至7月間,玉米和小麥的價格分別上漲了25%,大豆上漲了17%,只有稻米價格出現下降,降幅為4%。

      總體來看,追蹤國際上交易的糧食類大宗商品價格的世界銀行糧食價格指數比去年7月份上升了6%,比2011年2月份的上一次峰值上升了1%。

      上述報告稱,天氣是導致7月份全球價格突然上漲的關鍵因素。美國的干旱給夏季作物玉米和大豆造成大面積損害,而美國是這兩種作物在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與此同時,俄羅斯聯邦、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干燥的夏季則是預期的小麥產量損失的原因。

      不幸的是,大豆正是中國對外依存度最高的,主要被國內食用油廠家用來榨油,剩下的豆粕則作為飼料。然而近年來大豆的產量逐年縮減,種植面積逐年被蠶食。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預計2012年中國大豆產量為1300萬噸,進口量預計為5500萬噸2010年為5480萬噸,2011年為5264萬噸,中國大豆的自給率已經跌到20%以下。

      中國人民大學農發院副院長鄭風田估計,這一自給率還將繼續走低,以大豆的主要出產省份黑龍江為例,受種植收益相對較低及種植結構調整政策引導,其大豆種植面積已連續3年減少。2011年該省大豆產量僅542萬噸,比2008年下降12.7%。今年大豆種植收益較低的局面不僅沒有改善,反而更加突出。

      如國外產豆大國的旱情繼續惡化,國際市場大豆、玉米價格繼續攀升,則國內油價與蛋價齊飛,將指日可待,“火箭蛋”之后或現“火箭油”。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