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監測數據顯示,8月份以來,國內食用油零售價格以漲為主,其中,純花生油、純菜子油價格自今年4月份以來漲勢較為明顯。
8月21日,益海嘉里公關部的相關人士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由于國際國內原料價格的快速上漲,且臨近中秋國慶兩節銷售旺季,益海嘉里確實面臨調價的壓力。但益海嘉里明確近期不會漲價,并且沒有向任何有關部門提交過漲價申請。”同時,益海嘉里表示,中遠期也沒有任何漲價計劃。
分析人士向記者表示,食用油漲價除了有糧食危機的原因外,更多是政策上的引導問題,食用油企業最擔憂的是未來市場的前景。分析人士預測,食用油企業在10月份提價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年底前的調價可能性則很小。
食用油價格節前普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自今年6月以來,由于國際市場大豆大幅漲價,國內食用油市場一度掀起迅猛的漲價潮。相關監測數據顯示,食用油價格上漲迅猛。8月份以來,國內食用油零售價格以漲為主,其中,純花生油、純菜子油價格自今年4月份以來漲勢較為明顯。
本報記者走訪海淀區的一些超市發現,早在2012年7月,益海嘉里集團即宣布將其生產的金龍魚花生油價格調高8%,魯花集團、中糧集團也都有不同的漲幅。據《重慶商報》報道,金龍魚調和油自8月初開始調價,幅度在5%—8%。
國家發改委曾兩次約談中糧集團、益海嘉里等食用油巨頭,要求企業建立食用油價格報告制度,即從8月15日開始,定期報送食用油出廠價、批發價和零售價。
上述益海嘉里公關部的相關人士表示,“在收到國家對油價的調控通知后,益海嘉里就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加了小瓶裝等促銷品等,如果按照毫升均勻下來,是沒有漲價的。”
對此,中華糧網高級分析師郭清保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益海嘉里占國內小包裝食用油市場45%的份額,企業往往會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實施一個變相的價格策略,如果直接用標準的包裝調價的話,那么會引起相關部門的注意,而通過贈送小包裝促銷等價格策略則一般不會惹麻煩。”
最擔憂市場前景
原料、人力等成本上升是食用油漲價的重要推手。一家食用油加工企業的負責人士告訴記者,原材料等成本一直高企,企業的利潤都在慢慢被這些成本所吞噬。
中華油脂網的最新監測數據顯示,自7月份以來我國大豆進口成本上漲勢頭加速,截止目前我國進口大豆港口分銷價約為4700元/噸,較7月初漲幅約為8%,較年初約上漲18%,遠期進口大豆完稅成本更是高達5000元/噸。
“每年食用油企業一般都會在雙節前進行季節性調價,但是今年比較特殊,美國干旱再加上國內經濟不景氣,豆類受到的影響比較大,但是食用油漲價除了糧食危機的原因外,更多是政策上的引導問題。”郭清保告訴本報記者,食用油企業最擔憂的是未來市場的前景,相比來說,人力和物流的上漲并不是食用油價格上漲最重要的因素。
據悉,美國今夏遭遇了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干旱伴隨著高溫肆虐了美國本土一半以上的土地。旱災帶來的直接后果是糧食減產、糧價飆升,而且還可能引發全球糧食危機。另外,由于今年年初巴西和阿根廷大豆產量因為天氣干旱而減產,導致阿根廷和巴西大豆期末庫存下滑,使得市場對當前美國大豆生產情況倍加關注。
美國農業部7月供需報告顯示,雖然2012年大豆收獲面積數據上調到了7530萬英畝,但由于中西部地區大豆作物受到干旱的影響,美國農業部將2012年大豆單產數據從上月的43.9蒲式耳/英畝下調到了40.5蒲式耳/英畝。
為此,郭清保建議,“對比國內三種主要油脂品種價格可以發現,目前棕櫚油采購成本相對較低,在此背景下,可適當增加棕櫚油進口,補充國內低價原料;適當放寬食用植物油進口相關管理制度,暢通進口渠道。”
“現階段政策引導很重要,目前國家相關食用植物油進口質量監管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進口渠道不通暢,制約對國際市場資源的利用。”郭清保表示。
10月或迎價格高點
中華油脂網的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在今年3—5月份,伴隨著對旱情的炒作及進口大豆成本相對較低,豆粕和豆油價格雙雙上漲,企業利潤大幅上升,最高達到700元/噸,截止目前,1—8月份進口大豆平均壓榨利潤約為208元/噸。
“現階段大豆壓榨企業的利潤很大,食用油企業的利潤主要來自豆油和豆粕,現在豆粕價格比較高是4300元/噸,而豆油價格偏低,一旦中秋過后,豆粕就會進入消費淡季,并且下調幅度可能比較大,所以節前食用油價格上調后才有可能彌補節后豆粕價格下調所帶來的損失。”郭清保指出。
從大豆壓榨利潤分項來看,大豆壓榨后期風險正在加大。中華油脂網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以來豆粕價格處于直線上升階段,截止目前市場主流價格約為4300元/噸,價格波動幅度高達43%,與原料大豆成本僅差400元/噸左右,豆粕與大豆的比值關系也從0.79攀升至0.91。而反觀豆油價格,則長期處于9000元—10000元/噸之間,價格波動幅度僅為11%,即價格走勢較穩平穩。
郭清保認為,“油脂企業和普通農產品企業不太一樣,油脂企業利潤本身比較高,但長期處于價格洼地,美國大豆出口到中國將近其產量的50%,美國大豆減產直接導致豆類農產品全球性的漲價,現階段整體來說,食用油是高位震蕩,現在的價格略低于去年上半年。”
上述益海嘉里公關部的相關人士表示,益海嘉里中遠期也沒有任何漲價計劃,其他食用油企業則對年底前是否提價沒有回應。但是郭清保認為,“食用油企業在10月份提價的可能性比較大,而年底前的調價可能性則很小,因為食用油企業調次價不容易,所以調價往往會一步到位。”(張焱 )
來源:中國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