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四個供應鏈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作者:彭潔云    時間:2012-08-22





    經綸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總監肖耿:

      “中國在四個供應鏈的發展都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在《第一財經日報》“2012第一財經金融價值榜CFV”啟動研討會上,經綸國際經濟研究所研究總監肖耿帶來其團隊對于全球供應鏈的最新研究。

      據肖耿介紹,現代經濟實際上有四個主要的供應鏈:第一個是全球制造業供應鏈,在中國主要是出口加工供應鏈;第二個是基礎設施供應鏈,具有地方化的特征;第三個是金融供應鏈,具有很強的全球化特征;第四個是政府服務供應鏈,完全是地方化的。

      “全球金融供應鏈遇到的問題是,它原來是保姆,是為其主人,即全球制造業所服務的,但現在保姆做大了便不管主人了。”肖耿指出,我國的金融供應鏈相對比較落后。金融業要怎樣為實體經濟服務,在西方遇到了巨大的挑戰,許多衍生金融產品已經與實體經濟脫節。在中國也有類似的問題,金融服務供給跟不上實體經濟的需求。

      另外,對中國來講,還有一個嚴峻的挑戰來自國際金融大環境。由于受到西方金融的強勢影響,中國缺乏對資本價格的定價權。由于國際金融環境的不正常,中國要面對一系列的問題及挑戰。

      肖耿認為,中國現在遇到最大的宏觀政策挑戰,就是打破宏觀調控“一抓就死,一放就亂”的周期。因為我國的利率及匯率還沒放開,還沒有辦法依靠價格進行調控。金融想為實體經濟服務,但卻找不到方法。

      談及中國在四個供應鏈發展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肖耿表示,從制造業來看,中國原來是依靠出口,將來需要轉變到怎么更好地利用進口供應鏈來促進有效的消費及投資;從基礎設施供應鏈來看,中國過去主要依靠國有企業來建基礎設施,將來怎么辦?基礎設施會不會在某些地方過多?在金融供應鏈方面,主要是能找到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辦法;有關政府服務供應鏈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比如建立中小企業在過去的歷史資料。

      他給中國的四個供應鏈作了一個排序,認為做得最好的是制造業供應鏈,可惜它是靠外資企業帶入到市場化的全球供應鏈當中去的,雖說很成功地啟動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但是從價值創造來講,在供應鏈中得到的很少。風險最大的供應鏈是金融,問題最多的是政府服務。(彭潔云)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