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沿海各省發力 區域海洋經濟再提速


    作者:梁敏    時間:2012-08-17





    隨著山東、浙江、廣東、福建、海南等沿海省份紛紛逐鹿海洋經濟,擁有海洋資源優勢的各地市先后出臺海洋經濟政策細則,區域海洋經濟發展再提速。

      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增加

      發展海洋經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重點。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地區經濟司司長范恒山此前多次表示,今年將把促進海洋事業發展放在實施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更加突出的位置,促進海洋事業全面發展,并適時研究制定促進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的指導意見。

      今年3月3日,國務院批準了《全國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這是繼2011年國家“十二五”規劃提出“推進海洋經濟發展”戰略后,國家對我國管轄海域未來10年的開發利用和環境保護做出的全面部署和具體安排。

      此外,為了促進沿海地區海洋經濟發展,去年山東、浙江和廣東先后設立了海洋經濟試點,將海洋經濟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而今年海洋經濟試點規模再次擴大,福建正式明確海洋經濟試點身份,籌劃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的試點。

      事實上,早在國務院批復的《海峽西岸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就明確支持福建開展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工作。今年8月初,福建召開省委九屆五次全體會議,重點討論了《關于加快海洋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

      據本報記者了解,該《意見》將于近期出臺,其中提出,福建海峽藍色經濟試驗區的試點工作將于2013年全面啟動,建設目標是,到2015年福建省海洋生產總值達到7300億,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28%以上,到2020年全面建成海洋經濟強省。政府方面擬對海洋龍頭企業和成功上市的海洋企業給予資金獎勵。

      另據了解,天津市也在積極爭取被納入全國海洋經濟發展試點,今年兩會期間,多位人大代表曾就此提交議案。

      力挺海洋經濟“橋頭堡”

      除了宏觀規劃之外,記者在梳理沿海各省海洋經濟發展藍圖時也發現,今年很多省份都借有特殊資源優勢的城市為突破口,為海洋經濟發展鋪路。比如,浙江力推舟山,廣東借力南沙,海南依仗三沙,這些城市將成為今后各省發展海洋經濟的“橋頭堡”。

      這其中,今年7月剛剛設立的三沙市最為引人注目。海南省省長蔣定之在部署今年下半年海南省經濟工作時就明確指出,“抓住設立三沙市歷史機遇,積極謀劃發展海洋經濟”。

      由于地理和資源優勢,與海洋相關產業歷來是海南省主要支柱產業。2011年,海洋生產總值達到612億元,占全省生產總值的27%。繼《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發展規劃綱要》之后,三沙市的設立無疑為海南海洋經濟發展再次提供契機。

      而作為第五個國家級新區,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是國務院批準的我國首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戰略層面新區。針對舟山發展,浙江出臺了多項政策,據悉,《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即將出臺,致力于將其打造成為“國際物流島”。

      對于南沙“橋頭堡”的地位,廣東省的表述則更為直接“以南沙為突破口,再造一個廣州”。廣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曾進澤本月15日透露,《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已完成編制階段各項工作,即將上報國務院審批。

      針對各區域海洋經濟規劃和政策陸續出臺,專家表示,今年海洋經濟將成為區域經濟發展最大亮點,而在產業方面,港口物流業、以及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工程裝備制造、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等海洋新興產業值得關注。(梁敏)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