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發文指導地方煤炭減產 或實施限產保價


    時間:2012-08-16





    如果不站在煤炭企業的角度,煤價下跌,可適當緩解連年虧損的電力企業的壓力,并相對有利于理順煤與電之間的關系

      日前,國家發改委下發了一份《關于印發〈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2012年度實施方案〉的通知》下稱“《通知》”,相關部門將下調2012年全國煤炭產量目標至36.5億噸。其中,《通知》對中國三大產煤大省山西、陜西和內蒙古作出了減產預期,預期產量分別為9.2億噸、8.1億噸和4億噸,均低于2011年原煤產量。

      《通知》再次強調將推進煤礦企業兼并重組,“并督促尚未出臺工作方案的省自治區,加快出臺兼并重組工作方案和配套措施”。這與今年早些時候《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表述的內容一致。

      不過,截至本報發稿,該《通知》并未刊登在國家發改委的官網上。而能源專家林伯強在接受《國際金融報》采訪時強調,相關部門指導煤炭限產或沒有必要,“即使沒有官方指導,相關產煤大省也會根據市場的情況及時對產量進行調整”。

      實施限產保價?

      盡管一直強調“經濟轉型發展”或“節能減排”,但煤炭仍是中國能源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產量也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至2011年,煤炭產量分別為27億噸、29.1億噸、超過32億噸和35.2億噸。

      2012年,中國煤炭產量將繼續增長,但增速或將創下這幾年的新低。因為,據媒體報道,相關部門將目標產量“限產”至36.5億噸。

      在業內人士看來,“限產”的直接原因是目前市場中的煤炭需求沒有前幾年旺盛。直接佐證是,今年前7個月,中國全社會用電總量的增長速度,遠不及2010年和2011年。與此同時,限產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為了“保價”。記者從市場了解到,部分煤炭價格已回落到2009年時的水平,且從年初至今,秦皇島港等出現了“煤炭壓港”的情況。

      “從煤價下跌的角度,可體諒相關部門的用心。”林伯強對本報分析,“但用‘政府之手’進行限產,進而讓煤價回暖,或完全沒有必要。”

      “一方面,煤價經歷了‘黃金十年’的價格上漲周期,此時遭遇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同時,在需求低迷的情況下,煤價下跌屬正常現象。尤其是,如果不站在煤炭企業的角度,煤價下跌,可適當緩解連年虧損的電力企業的壓力,并相對有利于理順煤與電之間的關系。”林伯強進一步解釋,“另一方面,即使不采取限產保價的舉措,包括山西、陜西等產煤大省,自身也會進行調節,比如,2008年,山西就進行了限產保價,以期待市場回暖。”

      醞釀價格并軌?

      除了限產,《通知》另一個側重的內容是“兼并重組”。

      《通知》稱,“鼓勵各類所有制煤礦企業及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企業參與兼并重組。支持具有資金、技術、管理優勢的大型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鼓勵煤、電、運一體化經營。”《通知》明確表示,2012年,全國煤礦企業數量控制在8000家以內,平均規模提高到45萬噸/年左右。

      “現在是好時機,因為煤價低,區域內乃至跨區域兼并重組的阻力會小些。”林伯強認為,“但也要抓住‘好時機’的另一面:推進煤炭價格的市場化,比如,或可逐步取消以前煤炭訂貨會的長期電煤協議等。”

      事實上,日前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相關司局正會同有關協會“醞釀電煤價格并軌方案”。消息稱,具體方案是“電煤定價向長協方式轉變,實現煤炭價格完全市場化,并考慮到煤炭價格再次上漲后可能帶來的煤電矛盾”。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經天亮曾提議,“政府應減少對煤炭價格的干預,放開電煤價格,實現市場煤與重點電煤的并軌。”經天亮稱,“在取消電煤價格雙軌制之前,政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科學確定聯動頻率和幅度。”

    來源:國際金融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