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大豆等國際農產品價格的持續大漲已引起二十國集團G20的廣泛關注。外媒周一報道說,G20國家打算在本月晚些時候舉行電話會議,商討最早在9月份召集一次全球會議,討論當前糧食價格飆漲的嚴峻形勢以及相應的對策。
8月27日開電話會議
最近幾天,糧食價格上漲似乎日益成為全球性的話題。上周,聯合國發布的一項糧食價格指數再度大漲,并重返2007年至2008年糧食危機時的高位。聯合國、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都對新一輪的糧價上漲發出了警告。
本周,G20也加入了關注糧價上漲的行列。英國《金融時報》周一報道說,作為當前全球最具影響力的國際磋商和合作平臺,G20已把糧價上漲問題提上了顯要的議事日程。
據報道,G20與聯合國負責農業事務的高級官員們正在討論召集一次緊急會議,討論糧價上漲的問題。據稱,G20官員計劃在本月27日當周召開一次電話會議,為隨后的正式會議做準備。報道引述多位知情官員的話稱,本次G20糧食會議可能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舉行。
上述計劃中的會議,將是G20框架下“快速反應論壇”召集的首次會議,這一新成立的組織旨在“促進決策層官員就國際市場異常情況盡快展開討論”。快速反應論壇是G20支持的全球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的一部分,后者應法國的提議在去年成立,旨在應對類似2007至2008年的糧食危機。
報告引述一位匿名G20官員的話表示,考慮到近期美國糧食生產狀況惡化,G20成員國支持舉行這樣的緊急會議。
反思生物燃料政策
在加大關注的同時,各方也試圖盡量不給外界造成緊張氣氛。據報道,G20的官員們強調,計劃舉行的會議并不是表明各界對糧價上漲感到“恐慌”。恰恰相反,官員們表示,此次會議是為了吸取幾年前糧食危機的教訓,未雨綢繆,防止出現出口限制和囤積居奇等可能增加糧價上漲壓力的現象。
另據透露,在這次G20特別會議上,聯合國很可能借機呼吁展開有關生物燃料政策的國際討論,特別是要求美國、歐洲以及其他國家廢除由政府指定的生物燃料生產目標。上周,聯合國已對美方鼓勵甚至是強制用玉米提煉乙醇的做法提出了批評。
在上周五公布的最新農作物產量報告中,美國農業部稱,今年該國主要農作物的產量將低于去年10%以上。該機構連續第二個月削減玉米和大豆產量預估,玉米產量預估降至六年最低,下降幅度達到13%。大豆的預估年產量也比去年下降了12%。
旱情惡化,是影響美國農產品產量和價格的最大原因。上周美國又有12個州的44個縣被確定為自然災害的主要受災區,大豆、玉米等作物的優良率也繼續下降。
糧價遭遇多事之秋
聯合國糧農組織指出,當前糧食價格上漲不僅是因為美國的旱災,其他一些主要產量區的惡劣天氣也影響了產量。
比如,全球最大的小麥出口國之一俄羅斯今年也遭遇了異常干旱天氣,并導致糧食減產。俄農業部官員7月底稱,全俄共有16個聯邦主體遭受旱災,受旱耕地面積440萬公頃,占總播種面積的5%至6%。俄農業部宣布,可能下調俄今年糧食產量預期最多17%。
此外,烏克蘭、哈薩克斯坦等主要糧食生產國也相繼出現不同程度的干旱天氣,糧食生產前景堪憂。而印度、澳洲等產糧區也可能受到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
與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不同,近兩個多月來,中國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我國政府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夏糧獲“九連豐”、糧食庫存充裕等是糧食市場表現穩健的主要因素。但也有一些局部狀況引人關注。比如,近日吉林省農安縣發生比較嚴重的二代粘蟲災害,對當地的玉米等作物收成帶來較大威脅。
警惕糧價扇動翅膀引發國內共振
今年以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現,使得糧食安全問題再度成為關注焦點。世界銀行警告,糧食價格近來普遍上漲將威脅世界最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其消極影響可能持續多年。
糧價攀升糧食安全受關注
作為世界最大農產品出口國,美國目前正面臨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旱災。作為國際市場主要小麥出口國的俄羅斯今年也出現了異常干旱天氣,并導致糧食減產。俄羅斯農業部日前表示,近期將下調俄今年糧食產量預期至7000萬至7500萬噸,這比此前的預計減少11%至17%。烏克蘭農業部預測,今年糧食總產量將達4530萬噸,比上年減少1100萬噸。
全球糧價持續上漲引發擔憂,世界銀行日前警告稱,美國、俄羅斯、印度等主要產糧國的旱情已在推動國際糧價上漲,將威脅到世界貧困人口的生活質量。
專家指出,美國農產品直接掛鉤世界糧食市場,隨著美國農業部大幅下調今年農業產量預期,可以預見未來全球糧食供應會更加趨向緊張,糧食價格還會進一步上漲。
面臨嚴重旱災,美國、俄羅斯等國政府紛紛出臺援助措施,緩解災情對農牧民的影響,確保本國糧食安全。美國政府出臺的救助措施包括:將緊急農業貸款利率從3.75%降至2.25%;釋放大量休耕土地當作緊急牧草和放牧區域等。
俄羅斯方面,俄總理梅德韋杰夫日前責成農業部出臺支持農業生產者、防止糧價暴漲的一攬子措施。據當地媒體報道,措施將包括:對糧價進行干預,出臺有關設置糧食最高售價的法令草案;提供資金補貼等。
防止糧價波動向國內傳導
與國際糧價大幅上漲不同,近兩個多月來,中國國內糧食市場運行平穩。我國政府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夏糧獲“九連豐”、糧食庫存充裕等是糧食市場表現穩健的主要因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糧食價格同比上漲3.0%,環比上漲0.2%,1至7月平均同比漲幅為4.1%,呈溫和上漲態勢。今年我國夏糧上市后,受豐產等因素影響,小麥市場價格出現小幅回落。隨著托市收購的啟動,小麥價格有所回升并保持基本穩定。
不過,專家表示,盡管目前國內糧食市場保持穩定,但隨著近兩年我國糧食進口呈擴大趨勢,應防止國際糧價波動向國內傳導。中國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至7月我國進口谷物及谷物粉868萬噸,同比增長261.3%。(朱周良)
來源:證券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