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巨頭中國石化集團正在努力將“地溝油”轉變為航空煤油。中石化鎮海煉化有關人士日前透露,最快到明年1月份,將完成對實驗生產的生物質航空煤油進行適航審定的準備工作。據悉,中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是國內最賺錢的煉廠。
已經生產出幾百噸
適航審定是生物質航空煤油能夠得到規模生產和商業化生產的關鍵一步。生物質航空煤油是指通過動植物或者微生物經過特殊煉化得到的航空燃料用油,鑒于其特殊性,只有在得到了國家民航總局和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嚴格的論證和適航審定之后,才能真正使用。
2009年,中石化集合下屬的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和鎮海煉化共同研究開發生物質航空煤油。經過試驗,鎮海煉化已經可以穩定地生產出生物質航空煤油。目前鎮海煉化的生物質航空煤油項目,已經進入工業裝置階段。
據了解,上述工業裝置已經開始運營。鎮海煉化將杭州煉油廠原有的設備改造成一套年產2萬噸的生物質航空煤油工業裝置,自2011年12月至今利用這套裝置已經生產出幾百噸生物質航空煤油。
半年前提出適航申請
今年2月,國家民航總局正式受理了中石化提出的生物質航空煤油的適航申請。知情人士稱,現在民航總局和航空油料鑒定委員會正一起對中石化的生物航煤進行專家討論和適航論證,只有論證通過了才能試飛,試飛通過之后才能夠規模化生產。
事實上,是歐盟的航空碳稅進一步刺激了國內對生物質航空煤油規模化生產的探索。“生物航煤的理念是正確的。現在歐盟已經開始征收航空碳稅,但是如果我們用生物燃料的話,它就沒辦法再征收了。”鎮海煉化有關人士稱。
今年6月,新當選國際航協主席的中國國航董事長王昌順在北京表示,未來八年,歐盟碳交易稅將增加中國民航運輸成本179億元。
成本是傳統油的1.5-2倍
有研究稱,目前生物質燃油的成本是傳統航油的1.5-2倍。中石化鎮海煉化相關人士說,“生物質航空煤油的成本是很高的。生產出來的品質幾乎要與傳統航空煤油一模一樣。現在還在實驗階段沒問題,但是要大規模生產,成本就必須要降低。”
來源:山東商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