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陸續出爐的房地產上市企業中報顯示,調控并未令房地產行業整體一蹶不振,但這一輪調控將迎來房地產業的一次重新洗牌。
8月2日,中國指數研究院下稱中指院在北京發布專題行業研究報告,對調控后未來五年房地產住宅市場趨勢作出預判。
報告認為,在調控政策的導引下,首次置業需求和首次改善需求,將是未來五年支撐中國住宅市場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一線城市以及一些快速發展的二線城市,將比其他地區具有更持續的增長潛力。而隨著調控對“游戲規則”的影響,更重視資金周轉速度,產品結構更偏向于剛需型的房企,房地產行業也將重新洗牌。
中指院報告認為,未來五年,重點城市住宅成交量持續上升,增速在2013年后逐步趨緩,復合增速為6.5%,2016年成交面積可達2.6億平方米;供應量增速在2013年達到17.4%的高點后逐步放緩,預計2016年新批上市面積達2.4億平方米,復合增長率為11.5%。
該報告還指出,未來五年,重點城市的剛需成交總量、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需求都將穩步上升,但增速逐漸放緩,年均復合增長率分別達到6.3%、5.8%和6.8%;剛需市場供應總量、首次置業和首次改善供應量都將一直維持上升趨勢,年均復合增速分別達到11.8%、11.3%和12.3%,2016年分別達到1020萬平方米、516萬平方米和504萬平方米。
對此,住宅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表示,人流和錢流決定了城市房地產發展的潛力。如北京過去十年,平均每年遞增60萬人口,直接推動了住宅市場的需求。
另一方面,在國家調控政策的打壓下,住宅投資投機型需求將受到抑制,即便限購取消,只要信貸政策仍舊維持對多套置業的高杠桿,那么投資住宅的回報率便不會太高。以投資為重要基礎的中高端住宅市場的需求,將受到明顯抑制。
針對這一趨勢,著名經濟學家趙曉認為,此次調控是一次影響游戲規則的調控,過去房地產市場,政府靠賣地就能賺錢,開發商靠囤地就能賺錢,炒房者靠買房就能賺錢的暴利時代一去不返,行業將迎來重新洗牌。
莊凌顧問董事長張映光認為,房地產行業過去十年間,經歷過兩次洗牌。一次是在“8·31大限”前后,一批大型品牌房地產企業獲得了全國擴張的機會,一線房企與二三線房企迅速拉開距離;一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前后,一批對周期預判較好的房企躋身到一線開發商行列,如SOHO中國、龍湖、恒大等,但也有一批房地產企業,由此從一線退居二線。(王松才)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