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T業裁員“海嘯”來襲


    作者:金英磊 潘程程    時間:2012-07-25





    IT業巨頭在這次裁員“海嘯”中無一幸免:松下裁員3.6萬人,惠普將裁員2.7萬人,諾基亞、索尼、NEC各裁員1萬人,RIM裁員5000人,微軟也傳出人員裁減消息。

      公開數據顯示,RIM第一財季凈虧損5.18億美元,諾基亞第二財季虧損9.29億歐元。而去年松下虧損7720億日元,索尼凈虧損4566.6億日元,分別創下虧損新紀錄。

      全球經濟態勢持續低迷,部分企業因產品戰略失策而在市場占有率的爭奪戰中屢屢敗退,業績大幅下滑,整個產業鏈受到前所未有的沖擊。企業紛紛裁員降低成本,減少負債壓力。

      IT業整體已步入吐故納新階段,其中對產業鏈的調整是最顯著標志。

      產業亟待突圍

      “本次裁員對某些企業來說是及時調整戰略的大好時機,但對大多數企業來說只是削減些經營成本。裁員潮后,企業會更務實,更傾向于推出用戶導向型產品,尋找更創新的營運模式和增長點。”互聯網研究員葛甲對本報表示。

      電子產品更新周期短,對科技創新及產品創新的要求極高。對比昔日手機巨頭諾基亞的轟然倒下和當下蘋果、三星新興力量的崛起,不難看出,產業鏈上游的科技創新及用戶體驗才是當今IT業的制勝利器。iOS跟Android良好的“親民”性使得大批諾基亞的擁護者倒戈,導致諾基亞痛失手機廠商頭把交椅。

      索尼、松下等日企表現也極為慘淡,由于自身對市場變動反應遲鈍、體制陳舊、戰略決策失誤、產品創新周期長等原因,企業紛紛錯失原有的優勢地位。

      內部整合謀轉型

      IT企業先后砍掉利潤低的項目和回報率低的產品線,重新配置企業內部資源以求資源利用最大化。

      易觀國際分析師孫培麟認為,“這個變革的歷史節點對各IT公司的領導層是嚴峻的考驗。轉型意味著大變革,戰略失敗則全盤皆輸。這個階段會出現平時不敢想象的收購案,更有可能出現部分廠商賣掉業務線或子部門的情況。”

      松下總裁津賀一宏曾表示,總部最早會在10月將其重心縮窄至處理投資者關系和管理整體業務上。另外,公司將可能對家用電器、商用產品、移動性產品及個人用品這四個領域進行重組。

      另據國外媒體報道,東芝也表示將重組電視業務。將把電視、計算機、平板電腦的設計師團隊合并,簡化產品線和使用平臺。把更多制造任務遷移出日本,提高對外國第三方制造商的依賴程度,更好的整合內部資源。此外,微軟也宣布將減裁無技能、職位重疊的員工,轉移或裁掉Windows XP人員,通過留住頂尖人才做到一人兩用。

      但裁員究竟是不是“靈丹妙藥”?IT企業的轉機到底要靠什么?

      葛甲認為,若裁員的同時還要承擔市場下滑、份額下跌、業務倒退,那就得不償失了。“較正確的做法是,根據市場戰略調整規劃,把‘裁員’變‘換員’,以求實現變動的最大化效果。”

      在孫培麟看來,裁員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大船變小船不重要,重要的是變小船后找到更合適的風向和航線。IT廠商如再按舊規,必會被洗牌出局。(金英磊 潘程程)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