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中非合作論壇第五屆部長級會議在北京開幕。作為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和投資者,中國利用每三年一屆的中非合作論壇,向世界傳遞了繼續深化對非合作的承諾。
6年前的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中非雙方一致同意建立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在本屆會議上,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發表題為《開創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新局面》的講話。
胡錦濤說,中非應該增強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擴大人文交流,密切在國際事務中的協調和配合,加強合作論壇建設,努力開創中非新型戰略伙伴關系新局面。
這一倡議,不僅包括繼續推進中非貿易投融資合作,還首次將安全合作列入其中。中國將發起“中非和平安全合作伙伴倡議”,增加為非盟培訓和平安全事務官員和維和人員數量。
根據這一倡議,未來3年中國政府將采取5項措施,其中擴大投資和融資領域合作被置為第一位。中國將向非洲國家提供200億美元貸款額度,重點支持非洲基礎設施、農業、制造業和中小企業發展。
與會的非洲官員向本報表示對這些舉措十分歡迎,但其熱情程度遠不及想要前往非洲投資的中國企業。
從大型的國有企業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到濰坊的私營拖拉機制造廠,所有從旁觀非洲市場到渴望參與其中的企業,在200億美元貸款承諾中看到了新的發展機會。
溫州商會一位會長決定在論壇后組織企業前往非洲考察,計劃設立商貿城、小型機械組裝廠等。
論壇現場的商業投資合作也頗為豐厚。在18、19日兩天的中非企業家會議中,中非企業代表舉行了400多場交流活動。簽訂了10個文件,包括合同、意向書、協議,涉及金額約5億美元。
根據本報記者從貿促會獲得的資料,簽約企業涉及國家開發銀行、海信、華為等企業,國家則包括剛剛經歷革命的突尼斯和埃及等。截至2011年底,中國在非洲落戶的投資企業已超過2000家。
作為中非合作論壇活動的一部分,18日的中非企業家大會開幕式上,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特別提出中非雙方要加強政府間的磋商協作,促進彼此產業對接和融合。
“從上世紀80、90年代到現在,工業化發展到了新一波轉移的過程。中國在自身結構轉型、產品更新換代的同時,原有的生產能力將轉移到非洲等發展中國家。”浙江師范大學非洲研究院院長劉鴻武認為。
劉鴻武說,非洲的消費需求和生產力要素已滿足轉移條件,“200億美元的貸款與項目結合,在國家的支持下可以推動非洲的工業化發展,實現雙贏”。
此外溫家寶還承諾,中方將擴大非洲產品進口,進一步對非洲國家開放市場,實現給予所有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5%的輸華產品零關稅待遇。
除將投融資合作置于第一位并承諾加大援助之外,中國首次明確將安全合作列入舉措之中。劉鴻武認為,這意味著中國越來越看重對維護非洲國家穩定,推動非洲國家治理能力提升的戰略性合作。
“從通過經濟合作開始到參與非洲安全能力建設和維和行動,中國對非合作領域進一步拓展。中國將通過不同于西方軍事干預、顛覆政權、打擊恐怖主義的接入方式,提升非洲的安全機制,”劉鴻武說。
中國非洲問題特使劉貴今告訴本報,中國將通過加大支持非盟工作,更多參與非洲和平和安全事務。
“中非合作從比較表面的貿易投資,逐漸拓展到思想和精神層面,這意味著新的發展時代的到來,”劉鴻武認為,“每三年一次的論壇就像一級級臺階,中非合作上升到了探索發展道路,增進溝通對話,透過中國強有力的國家驅動經驗,發展非洲國家自身能力建設的階段。”
“今天中國和非洲大陸關系發展模式,是有別于過去西方主導的新的發展模式,這種探索本身,具有時代轉向的意義,”劉鴻武說。
來源:21世紀網-《21世紀經濟報道》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