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能源局官員日前證實,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劃中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將上調至21吉瓦功率單位,109瓦,此前這一目標為15吉瓦。
不過該官員強調,21吉瓦是草稿目標,最終目標以公布的數字為準。
受國際經濟環境,及國外對我國光伏產品實行“雙反”影響,目前國內相關企業,尤其是上游組件和電池廠商的日子艱難。業內普遍認為,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上調則有助于進一步啟動內需市場。
企業資金壓力大
在日前舉行的2012中國光伏產業領袖峰會上,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目前國內95%左右的光伏產品出口國外,我國光伏企業更像是“來料加工”產業。
昊誠光電鄒光貴總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目前企業普遍面臨資金問題,越大的企業資金壓力越大,小企業反倒容易騰挪。
不過,光伏產品的出貨量受沖擊不大。中國光伏產業聯盟秘書長王勃華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達到68億美元,同比下降37%。他對國內市場保持樂觀,他預計今年國內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到5吉瓦。
“十二五”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最初版本是5吉瓦,去年年末能源局官員透露上調至15吉瓦,最新目標21吉瓦,相當于最初版本的4倍。
國家能源局不斷調高“十二五”規劃太陽能發電裝機目標,對內需市場是個提振。對于行業來說,無疑是個利好。
難題待解
史立山稱,分布式光伏系統將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此前也有媒體報道,新增光伏目標的一大部分是為“金太陽”屋頂工程預留的。今年,偏重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金太陽”工程加快了項目核準,前5個月就核準了1.7吉瓦的項目。
王勃華因此樂觀認為,國內光伏市場的發展可能超出預期。不過在內需市場加速的同時,舊的問題卻未解決。
國家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王斯成分析,能源局的規劃目標提高固然好,但那僅是個規劃。他認為,目前無論是光伏電站還是分布式光伏系統都卡在電網問題上。
電網是國內電力唯一統購統銷的主體,直接面對銷售者。其他發電企業或業主都需面對電網,即使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只要上網就面臨和電網的對接問題。
王斯成認為,目前電網接入新能源電力的技術標準、收費標準等都不明確,業主要么千方百計和電網協商,減少費用支出,要么偷偷輸電,而這不僅僅是光伏發電或新能源電力面臨的問題,而是電力體制改革的問題。
不過,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稱,國家能源局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只是對相關目標的設定,并不涉及電力體制改革的更廣泛范圍。
消息人士透露,國家能源局日前開會,即討論光伏發電如何與電網銜接的問題,該人士認為目前電網成了太陽能發電的一個“卡”。(張旭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