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務院正式批復前海開發開放政策


    作者:時娜    時間:2012-07-04





    支持前海金融創新系列政策

      ●支持前海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

      ●支持設立在前海的銀行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

      ●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

      ●支持在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在前海設立機構和開展金融業務的準入條件

      中央政府網站昨日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

      批復明確指出,支持深圳前海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的引領區。

      國務院批復的前海先行先試政策涵蓋了金融、稅收、法律、人才、醫療及電信六大領域,共22條。其中金融領域的優惠政策占了8條,包括:允許前海探索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支持設立在前海的銀行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積極研究香港銀行機構對設立在前海的企業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支持在前海注冊、符合條件的企業和金融機構在國務院批準的額度范圍內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用于支持前海開發建設。

      同時,還包括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包括香港在內的外資股權投資基金在前海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外資股權投資企業在資本金結匯、投資、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支持在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在前海設立機構和開展金融業務的準入條件;支持前海試點設立各類有利于增強市場功能的創新型金融機構,探索推動新型要素交易平臺建設,支持前海開展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的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和業務模式創新;支持香港金融機構和其他境內外金融機構在前海設立國際性或全國性管理總部、業務運營總部,加快提高金融國際化水平,促進前海金融業和總部經濟集聚發展等。

      批復要求,發改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按程序制定落實上述金融創新政策的具體措施。

      此外,批復還指出,在國家稅制改革框架下,支持前海在探索現代服務業稅收體制改革中發揮先行先試作用。在制定產業準入目錄及優惠目錄的基礎上,對前海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產業準入目錄及優惠目錄分別由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會同有關部門制定。

      -------------------------------------

      【政策焦點】

      國務院批復前海建設“特區中特區”

      記者昨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國務院日前就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的有關政策請示作出批復,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實行比經濟特區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試政策,打造現代服務業體制機制創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集聚區、香港與內地緊密合作的先導區、珠三角地區產業升級的引領區。

      國務院在批復中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措施包括:允許前海探索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配合支持香港人民幣離岸業務發展,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支持設立在前海的銀行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積極研究香港銀行機構對設立在前海的企業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支持前海企業和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包括香港在內的外資股權投資基金在前海創新發展,積極探索外資股權投資企業在資本金結匯、投資、基金管理等方面的新模式。

      根據批復,還將進一步推進前海金融市場擴大對香港開放,支持在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在前海設立機構和開展金融業務的準入條件。支持前海試點設立各類有利于增強市場功能的創新型金融機構,探索推動新型要素交易平臺建設,支持前海開展以服務實體經濟為重點的金融體制機制改革和業務模式創新。支持前海金融業和總部經濟集聚發展。證券時報

    【政策詳解】

      前海開發開放六大方面先行先試 細化政策無時間表

      被寄予厚望的前海先行先試相關政策終于正式揭開了面紗。

      昨日7月3日,國務院正式公布了《國務院關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開發開放有關政策的批復》以下簡稱《批復》。這些政策包括金融、財稅、法律、人才、教育醫療、電信等六個方面共22條具體措施。其中,關于金融的相關政策有8條具體措施。

      《批復》稱,支持設立在前海的銀行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積極研究香港銀行機構對設立在前海的企業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

      前海管理局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的主要工作正在細化研究落實政策。相關的細化政策正式出臺暫時還沒有具體的時間表。前海未來的規劃是要做成一個“現代服務業的示范區”。

      六大方面先行先試

      在《批復》六大方面的措施中,最引人關注的,是8條金融方面的政策。其中,包括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創新方面先行先試,建設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范窗口,具體包括允許前海探索拓寬境外人民幣資金回流渠道;探索跨境貸款;支持前海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設立前海股權投資募基金等內容。

      《批復》還提到對前海符合產業準入目錄及優惠目錄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等3條財稅政策;探索香港仲裁機構在前海設立分支機構等2項法制方面的支持政策;允許已取得香港執業資格的專業人士直接為前海企業和居民提供專業服務服務范圍限定在前海內等4條人才措施;以及醫療教育和電信支持的幾條具體政策。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此前曾表示,這6個方面的先行先試政策,構建了前海比特區更特殊的區域政策框架體系,奠定了打造深港趨同的國際營商環境的基礎條件。這一政策體系的確立,體現了中央政府對前海開發開放的高度重視,也表明了前海開發開放的獨特地位。

      前海管理局相關人士指出,這些政策的批復,為前海下一步規劃建設打下了很好基礎。前海管理局各部門人員都在“全力以赴”,招商引資工作一直在推進。目前前海管理局正在研究怎樣將這些政策細化落實,研究之后將要上報等待批復,具體的出臺時間暫無時間表。

      探索跨境貸款

      對于此前大家熱議的跨境貸款,此次的批復為,“支持設立在前海的銀行機構發放境外項目人民幣貸款;在《內地與香港關于建立更緊密經貿關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積極研究香港銀行機構對設立在前海的企業或項目發放人民幣貸款。”

      因香港貸款利率較內地貸款利率低,香港的人民幣貸款無疑對內地企業有較強吸引力,而香港的大規模人民幣資金池也能有更好的出路。數據顯示,截至今年5月底,香港的人民幣存款已經達到了5539億元,而人民幣貸款余額由去年年初的不到20億元增加至年底的308億元。

      張曉強此前在香港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表示,對整個國家來講,政策取向總會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前海作為整個國家在現代服務業先行先試的區域,應該在這些方面走在前面。每日經濟新聞



    【專家觀點】

      陳寧遠:深圳前海惠港政策面面觀

      政策“惠港”意義十分明顯,雖然就實際情況看,有些政策并非都是前海“先行先試”。

      日前,賀港回歸中央代表團在香港公布了一系列“惠港政策”,其中關涉深圳前海的八項金融政策,受到了全球市場廣泛關注。它們分別是:支持前海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實驗區;探索試點跨境貸款;支持前海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支持設立前海股權投資母基金;支持外資股權投資基金在前海創新發展;支持在CEPA框架下適當降低香港金融企業的準入條件;支持前海試點設立創新性金融機構和要素交易平臺;支持境內外金融機構在前海設立國際性或全國性管理、運營總部。

      上述政策“惠港”意義十分明顯,雖然就實際情況看,有些政策并非都是前海“先行先試”。如支持企業赴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的舉措,其實在2007年就開展了,所發行的叫人民幣“點心債券”。

      但就第一、第八兩條而言,前海“先行先試”的意味卻相當濃厚。鼓勵各種金融機構在前海設點,向全國和全球市場布局,雖然是為了加強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但強調支持各種金融機構到深圳前海設立面向全國和全球的管理、運營中心,市場影響不容小覷。

      而第一條更讓人充滿想象,支持前海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實驗區,既可以理解為是金融產品及其服務的創新,也可以理解為金融制度的創新。比如將前海的“先行先試”看成是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前奏,這層意義,發改委也承認。

      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答記者問時表示,金融創新是前海政策及前海定位的重點,“整個國家來講,政策取向是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前海作為整個國家在現代服務業先行先試的區域,它應該在這些方面走在前面。”這樣“先行先試”的信號,政策制定者如是表示,全球分析家也都樂見。

      英國《金融時報》和美國《華爾街日報》就直接將這八項政策,簡要解讀成人民幣自由兌換將在深圳前海試點,而忽略中國政府是以“惠港政策”為前提,而開展的深圳前海的“先行先試”。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在報道中,甚至強調,前海試點的重要性,就解除資本管制而言,其意義可以媲美30年前中國開放之處的深圳特區。

      但這顯然是有些過度猜測了。雖然金融改革是中國經濟下一步改革的重中之重,但深圳前海試點顯然不會這么激進。從常識而言,金融改革的全局性和系統性,是不可能要求一國政府,在國內的某一個地區,采取完全不同的貨幣政策的。

      深圳前海所采納的八項政策,雖然細節沒有出臺,但在可見范圍內,所可能達成的所有關于資本交易的試點,即便達成一定程度的可兌換的資本項目,暫時都不具備人民幣自由兌換的性質。道理簡單,一國貨幣的自由兌換有兩個先決條件:一是利率市場化,二是匯率市場化;這兩條不具備,自由兌換就不可能。

      盡管在細節上,如今在香港使用人民幣購物基本沒有匯率和利率的障礙;盡管港股直通車不在此八項政策里,事實上內地居民也多有各種合法合理的方式直接去港投資。但無論內地人民幣持有者是否以資本項目出境,都要面臨數量的管制額度的批準,以及在管制的匯率下進行結算。

      而匯率和利率的市場化改革肯定是全局性的。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的匯率和利率制度不是全國性的。從這個角度說,前海“先行先試”的政策即使包含著資本項目下人民幣兌換更大的靈活性,也不可能產生一個地區性的人民幣自由兌換的試點。人民幣自由兌換不可能是中國深圳一地的自由兌換,也不可能只是內地和香港的自由兌換可以是人民幣和港幣貨幣置換大規模交易的“先行先試”.

      否則,在匯率和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的前提下,中國局部地區就可能形成一個不公平的套利區間,會短時間內造成大量套利資本集中,不僅不可能對業已形成的深港兩地的金融合作產生積極作用,還會戕害到實際已經存在的深港兩地金融交易的質量。

      從內地金融改革和“惠港政策”的交集看,這次針對深圳前海的八項政策,毋寧說是中央政府對大珠江三角區域深化合作的肯定。這不僅是中國內地金融可能有重大突破的先兆,更不僅是單純的“惠港政策”,而是大中華地區整體經濟結構的調整——首先對內地、對深圳特區而言,是對30年來以“三來一補”外貿加工形成的出口經濟格局的升級換代。

      而這是符合深港兩地目前實際情況的,既對深圳乃至整個廣東騰籠換鳥的發展有好處這是從出口轉變為現代服務業,也對回歸祖國15年的香港有好處——依靠廣大內地市場加固本已形成的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這樣的互動中,深圳前海的“先行先試”不僅將獲得更大金融市場份額和交易規模,還會為整個中國經濟提供更多國際化的交易模式,以便中國金融全局性、系統性的改革找到更符合國際慣例的市場化路徑。而已經是全球市場化典范的香港,作為中國經濟對外最大、最自由、最開放、最具活力的窗口,其地位會獲得更進一步加強,更深更好地融入祖國的發展之中。

    來源:上海證券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