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制定工作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中國消費者協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6月14日透露,有關部門正向消協征求意見。
新華社消息稱,劉俊海指出,鑒于金融消費者與商業銀行之間在談判地位、信息占有和財力對比等方面處于明顯的弱勢地位,即將出臺的新辦法應向廣大消費者傾斜,他并建議辦法制定者盡快公布辦法征求民意期間收到的主要意見,并逐條解釋采納意見及理由。
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三部委在今年2月份公布《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
當時外界評論說,監管層規范商業銀行的價格管理體系,使之逐步走向公開透明的做法值得肯定,但征求意見稿未提及如何減免此前備受爭議的一些收費項目,因此有“避重就輕”之嫌,建議相關部門多傾聽民眾呼聲,銀行收費應更多讓利于民。
劉俊海認為,意見稿中的政府定價指導價僅有23項似嫌過窄。立法宗旨應是構建多贏共享的金融消費環境。要處理好堅持規范與發展、公平與效率、契約正義與契約自由、形式平等與實質平等、市場創新與政府監管間的關系。
此后,辦法制定者之一銀監會在今年4月份組織12個督察組,分赴全國各地銀行網點開展調研工作,查找問題,促進整改,糾正銀行業附加不合理貸款條件和收取不合理費用的違規行為。
銀監會有關負責人日前表示,根據對《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征集的意見,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和銀監會正在對銀行所有業務,每項業務下所有服務,每項服務下收費進行梳理,在此基礎上,新修改的《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以及價格主管部門制定的政府定價和政府指導價目錄,將一起頒發。
至此,從相關主管部門2010年7月份公開表示要制定新辦法規范銀行收費開始,《商業銀行服務價格管理辦法》制定工作已歷時近兩年。由于事關廣大消費者切身利益,辦法制定工作始終受到來自社會各界密切關注。
來源:證券時報網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