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出招反制美國光伏產業


    時間:2012-05-30





    在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企業做出35%以上的“雙反”反傾銷、反補貼稅率裁決一周后,中國商務部做出反擊。

      商務部5月24日稱,經初步調查認定,美國可再生能源產業的部分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違反了世界貿易組織WTO有關規定。

      相比美方的“雙反”稅率數字精確至小數點后兩位、氣勢咄咄逼人,中國商務部未說明將采取何種措施。

      事實上,早在“雙反”案立案之初,中國商務部就曾表示,將對美國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及補貼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24日,中國商務部初步認定美國6項被調查措施違反WTO有關規定,對正常貿易造成扭曲。

      中國光伏巨頭抱團應對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下稱機電商會昨日在上海召開“應對美國電池產品‘雙反’調查”新聞發布會,光伏巨頭尚德、英利、天合光能以及阿特斯等國內一線光伏企業表示,中國光伏行業贊同全球貿易自由,反對任何貿易保護主義,但并未強調反制議題。同時,上述4家企業成立了“光伏可持續發展聯盟”,抱團應對。

      阿特斯董事長瞿曉鏵稱,“我們呼吁各國政府應行動起來,避免光伏貿易從中美摩擦發展成世界大戰,這樣整個行業會出現嚴重的倒退。”

      美國商務部于2012年5月17日對原產于中國的光伏產品做出反傾銷初裁決定,稅率為31.14%-249.96%,決定對中國企業出口到美國的光伏產品采取反傾銷措施。3月21日凌晨,美國商務部宣布針對中國光伏反補貼方面的初裁結果,稅率為2.90%至4.73%。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曾表態,中國已做好反制美國的準備,但是我們并不愿意出臺,因為這對中美兩國光伏產業都沒好處。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德胤告訴新華社記者,如果美方實施“雙反”,預計中國企業對美出口將增加36%左右的成本,基本不再有價格優勢。這意味著,如果10月份美國商務部在終裁中維持原判,中國光伏產品將被擠出美國市場,歐洲市場也可能會受到影響。

      由于中國光伏組件的原料——多晶硅國內并不能完全自給,仍有大量缺口需要類似美國Hemlock這樣的行業巨頭填補,因此國內光伏組件企業對中美光伏貿易大戰并不支持。此外,在輔料和生產設備上,中國光伏企業同樣也是美國公司的大客戶。

      本季美光伏應用市場停滯

      機電商會昨日稱,晶硅光伏電池在競爭中具有價格優勢與傾銷無關,中國之所以被美裁定高額傾銷稅,主要原因在于美國拒絕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于是以“第三國”做生產成本參照。而美國選擇的對象是泰國。

      “這非常不合理。”瞿曉鏵稱,“泰國的晶硅電池產能只是兆瓦級別1兆瓦=1000千瓦,而中國的電池產能是20吉瓦1吉瓦=1000兆瓦以上,規模相差巨大,沒有任何可比性。”

      瞿曉鏵稱,如果要比較的話,應選取半導體產業發達的國家或者地區作為參照,比如中國臺灣,“臺灣的電池片生產成本和價格與中國大陸基本相近,而臺灣的電池片產能也達到了10吉瓦左右,這樣的比較才是合理的。”

      從去年一季度至今年一季度,中國光伏組件在美售價跌幅達到了50%以上。“這個過程中,我們的電池以及組件在降低成本上最多起到了10-15美分的樣子。”瞿曉鏵稱,“其他貢獻最大的多晶硅料企業,其中就包括美國的Hemlock。多晶硅料價格最高的時候達到400美元一公斤,如今現貨只是20-22美元一公斤。”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