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首份“中國毛皮產業報告”


    作者:朱曉琳    時間:2012-05-29





      近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發布了“中國毛皮產業報告”,全面總結了中國毛皮行業的發展歷程及發展現狀,為中國毛皮行業未來的良性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行業數據和資料。作為中國毛皮行業的第一個系統產業調查報告,該報告對包括毛皮動物養殖、毛皮生產加工、毛皮貿易和零售在內的中國毛皮行業做一個整體性的概括,同時調查了行業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影響,指出了行業面臨的挑戰和存在的問題,還預測了中國毛皮消費市場相關的未來發展趨勢。


      據了解,這是中國毛皮行業內首份產業報告,市場調研過程歷時6個多月,調查范圍覆蓋了全國14個省份和直轄市,并深入到動物養殖、皮毛采集及加工、售賣等各個環節,是業內極具參考價值的毛皮行業產業報告。


      產業報告中表明,經過50余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毛皮動物(狐、貉、貂、獺兔)養殖與裘皮加工大國。目前,毛皮動物養殖分布于山東、遼寧、河北、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山西、陜西、寧夏、新疆、安徽、江蘇、天津(市)、北京(市)等十四個省市區,面積跨度約為467萬平方公里。裘皮服裝加工企業主要分布于浙江、廣東、河北、山東等地,產量占80%以上;裘皮鞣制生產在河南,聚集產量占比達80%。隨著國內毛皮行業的迅速發展,國內已建有十余處裘皮交易市場(裘皮及其制品集散地)。


      目前國內的毛皮行業動物養殖主要以水貂、狐貍、貉子、獺兔為主,其中多數是從國外引進品種。截至2010年,中國毛皮服裝出口量排在前9位的國家及地區分別是俄羅斯聯邦、日本、中國香港、韓國、意大利、法國、西班牙、美國,土耳其,俄羅斯仍然是中國最大的市場。


      毛皮行業在中國的崛起不僅豐富了我國的行業產業鏈,同時極大地促進了地區就業,改善了當地人民生活水平。據地方政府介紹,河北肅寧縣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萬人,占總人口比重37%;樂亭農村毛皮動物養殖戶4.7萬戶,占總戶比重34%。同時,在加工環節,作為勞動密集性的毛皮加工企業,每年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我國整個毛皮產業從業人員近700萬人,這在吸收社會剩余勞動力方面有重要意義。且按中國三口之家而言,毛皮行業就已惠澤了2000萬人的生活。


      例如在河北省肅寧縣,毛皮行業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8萬人,占當地總人口比重的37%;另外以“東北養貂第一村”之稱的普蘭店市碧流河村為例,近年來全村飼養水貂80萬只,規模養殖戶達800戶,人均養貂純收入過萬元,水貂養殖已成為全村的主導產業。由于養貂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全村養殖大戶每年雇用當地及周邊勞力1000多人,實現農民增收1000多萬元,極大改善了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平。


      隨著中國毛皮行業與國際的接軌,有關動物養殖福利保障的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中。2005年,中國皮革協會和國家林業局聯手出臺了《毛皮野生動物馴養繁育利用技術暫行規定》,規定了毛皮動物養殖行業需要遵循的技術規范和動物福利標準。去年11月,由中國皮革協會和商務部牽頭制定的《皮革和毛皮市場管理技術規范》開始正式實施。其中納入了嚴格的動物福利標準,規定不符合此標準的產品將不允許進入市場銷售,這對保障動物福利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由此可見,“中國毛皮產業報告”的面世不僅對于中國毛皮行業來說是一個里程碑事件,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毛皮行業朝著更規范、更科學的方向發展,充分印證了中國毛皮行業這個蓬勃發展的產業正逐步與國際接軌。(朱曉琳)

    來源:消費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