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匯占款再現負增長 流動性管理需更加靈活


    時間:2012-05-23





      市場分析人士表示,外匯占款下降主要原因是近期海外市場上避險情緒回升,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態勢下熱錢開始流出,且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境內企業、個人包括商業銀行持有外匯的意愿在加強。此外,近期資金也有流出的跡象,這其中包括一些外資機構在回撤資金,以及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大后導致一些投機資金短期流出的因素。

     
      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4月末,我國金融機構外匯占款余額為255888.21億元,較3月減少了605.71億元,這是今年以來外匯占款首次出現負增長。市場普遍認為,此次負增長“在意料之外”,不過,分析人士強調,盡管4月份外匯占款呈現負增長,但在管理層積極應對下,預計市場流動性不會發生大問題。未來管理層還將繼續使用逆回購、存款準備金率等流動性管理工具維持市場資金面平衡,加強流動性管理。


      實際上,外匯占款增長態勢的“撲朔迷離”并非自今日始。去年以來,隨著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緩,人民幣升值預期出現階段性逆轉等,境外資本流入速度明顯放慢,外匯占款增量也明顯下降。2011年第四季度,外匯占款曾連續三個月下降。今年一季度盡管新增外匯占款接近3000億元,但當期增量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有分析預計,今年全年外匯占款增量可能從去年的2.78萬億元降為1.5萬億元左右。


      對于4月外匯占款再現負增長的原因,市場分析人士表示,4月份貿易為順差,但外匯占款卻出現了負增長,這說明其他因素抵消了外貿順差帶來的外匯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近期海外市場避險情緒回升,在人民幣貶值預期加強態勢下,熱錢開始流出,并且,人民幣貶值預期導致境內企業、個人包括商業銀行持有外匯的意愿在增強。此外,近期資金也有流出跡象,這其中包括一些外資機構在回撤資金,以及匯率雙向波動彈性增大后導致一些投機資金短期流出的因素。


      面對外匯占款增量的明顯減少,為有效補充市場流動性,今年以來,管理層主要通過存款準備金率和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年初以來,央票和正回購凈回籠了2470億元;通過逆回購向市場投放了4410億元;存準率的下調有兩次,每次可釋放資金規模在4000億元左右。多位市場人士表示,今后市場還將繼續面對較為復雜的流動性狀況,央行也將綜合考慮外匯流入、市場資金需求變動、短期特殊因素等情況,運用逆回購、正回購、央行票據、存款準備金率等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維持資金面的基本平衡。


      其中,專家普遍對繼續下調存準率存有較大預期。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并繼續向放松的方向微調。存款準備金率今年內仍將有1至3次、每次0.5個百分點的下調,下調的時間窗口主要取決于外匯占款變化。國泰君安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周文淵表示,預計未來幾個月外匯占款受資金流出的影響,新增量仍不會太多。如果信貸增長繼續不景氣,外匯占款持續下降,不排除央行還會繼續降準。短期而言,央行可能持觀望態度。具體什么時候再次下調存準率可能還要看5月份數據出來后的情況。另有分析人士指出,從長遠看,降息也是有必要的,不對稱降息的可能性較大。“短期看,加強流動性管理可能只是工具選取和使用的問題,但長期看,如果此前一直被視作向市場提供流動性的主要渠道的外匯占款持續下降,那么則意味著市場以前的常態將被改變,因此貨幣政策實際操作也將發生一些變化,這是需要進一步研究和關注的新問題。”華安證券分析師指出。


      與此同時,近日來各方發布的數據也讓人們對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多了一絲擔憂。來自海關的數據顯示,我國4月出口同比增長4.9%,進口同比增長僅為0.3%,大幅低于預期。上周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則顯示,我國4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3%,較3月11.9%的增幅顯著放緩;同一日發布的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和城鎮固定資產投資也表現疲軟。無疑,此次外匯占款再現負增長,也會讓人們更多擔憂市場流動性狀況,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資金外流因素等。


      對此,專家表示,目前不管是實體經濟發展態勢還是外匯占款的變化趨勢,雖都有一些出乎意料或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僅從4月份一個月的數據還很難對未來形勢作出明確判斷,尚需要更多信息加以支持。未來政策預調微調的方向和力度可能都還需要相關數據明朗后才會明晰。“這其中尤其需要增強對經濟運行走勢的預見性,以免失去政策預調的重要時點;而這種前瞻性和靈活性的把握,也是比較考驗宏觀調控能力的。”來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來源:金融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