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際金融報》報道,5月11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三家支付機構獲得證監會頒發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基金第三方支付正式進入“七雄逐鹿”的時代。基金公司需要拓展渠道,而第三方支付企業需要更大的市場,雙方合作可說是兩大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雙方各取所需,取長補短,合作前景是雙贏結果。雖然雙方合作前景看起來很美,但回到現實雙方依然要面對成本等“內部”問題和安全這一“外敵”。只要雙方能夠解決好“外敵”,那么經過有效協商溝通,化解好內部矛盾,雙贏的局面并不遙遠。
三巨頭聯手進軍基金支付市場
基金第三方支付又添新成員,據《國際金融報》報道,5月11日,支付寶、財付通、快錢三家支付機構獲得證監會頒發的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此次新增入圍者十分亮眼,合計占有支付行業市場七成份額的兩大寡頭企業——支付寶和財付通雙雙入圍。加之此前獲批的匯付天下、通聯支付、銀聯電子、易寶支付等四家機構,目前基金第三方支付這一市場已有七家企業分食,市場格局正式從“四方爭霸”演變為“七雄逐鹿”。
支付寶無疑是此次獲基金牌照第三方支付企業中最受關注的一家。據艾瑞數據看,在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支付寶市場份額占49%,其用戶注冊數已達7億,日交易筆數最高達到3369萬筆,這將為基金網上銷售市場增加巨大的客戶資源。
財付通則因其背后東家騰訊而受到關注,盡管業績沒有支付寶那樣出眾,但騰訊QQ造就的龐大用戶基礎卻具有良好的挖掘潛力,只要開拓得當,財付通并非沒有可能青出于藍。
快錢也是國內老牌第三方支付機構,截至去年10月31日,快錢已擁有1.18億注冊用戶和逾125萬合作伙伴,實力不容小覷。
此次三巨頭攜手獲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可說是國內電子商務大發展和手機支付興起的必然結果。根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12年Q1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數據監測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中國B2B電子商務市場營收規模達1.3萬億,同比增長24%。另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中國手機網民規模已突破3億大關。其中,智能手機網民用戶規模已占到了整體手機網民規模的一半。不斷擴大的市場規模和用戶基礎,使得第三方支付不斷尋求新的市場,而渴望擺脫單一渠道的基金交易與其可謂一拍即合。
基金聯手第三方支付創造雙贏
面對更多第三方支付企業進軍基金支付市場,基金公司將獲得實際利益。過去由于渠道單一僅限于銀行支付,基金公司在運營成本等方面受制于人;同時,60多家基金公司爭奪數量遠不對等的幾家銀行,在發展檔期上也難獲得平衡,內耗嚴重。隨著互聯網的滲透以及消費群體的年輕化,未來支付渠道多元化發展是基金乃至金融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另一方面,支付企業也期待與基金公司聯手。目前第三方支付陷入行業“微利”的困境,同時也面臨著同質化嚴重的現象,急需拓展新的業務領域。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資金流量巨大的基金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新藍海。自基金第三方銷售正式開閘后,多家基金公司和第三方銷售公司已經開始積極搶占市場布局。支付寶便是經過苦苦爭取,落后于匯付天下一年半之久才終于擠進這片支付新藍海。
據專業人士分析,雙方的合作將主要有兩種業務模式,匯付天下、支付寶、財付通等公司業務重心為搭建一體化基金支付平臺,另一種模式則是為基金公司網絡直銷搭建支付通道。對基金行業而言,第三方支付平臺能夠為基金公司提供有效的銷售渠道,幫助基金公司為投資者提供更多增值服務。而對第三方平臺來說,基金公司將提供巨大的資金市場,帶來可觀的預期盈利。專業人士認為,目前較大的支付公司一年處理的支付量在千億級,而基金行業提供的是一年3萬億元的資金市場,有望在未來數年內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的第一大行業。
基金公司和第三方支付聯手可謂取長補短,對于雙方的發展都益處多多,這一合作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聯盟尚需磨合,現實依然嚴峻
雖然雙方合作前景看起來很美,但回到現實依然要為柴米油鹽斤斤計較。成本分擔問題已然成為了雙方爭執的焦點。基金公司表示對支付企業一上來便將費率向銀行看齊表示不滿,認為對方將自己看成了“冤大頭”。而第三方則滿腹委屈地表示,第三方銷售需要承擔平臺支付現金通道費用,給監管銀行的監管費用,加上動輒幾百萬上千萬元的設備維護費用和初期拓展費用,許多支付企業都是“賠本賺吆喝”。雙方如何在成本分擔上做到大家都滿意仍然需要更多協商和溝通。
除了雙方合作中的分歧之外,“安全”則成為考驗兩大行業的重要關鍵詞。
首先,網上交易安全性將受到更大考驗。目前網購已經成為服務業遭投訴的第一焦點,而安全性是其中的重要一項。相比之下,基金交易的資金額遠大于一般購物交易,必將引來更多不法之徒的關注,網絡支付平臺能否頂住黑客、網絡詐騙的連續襲擊依然需要時間檢驗,而國內相關立法也尚不完善,一旦發生糾紛如何有效解決也是一個問題。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