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的葡萄酒市場形成了以拉菲等名酒為典型的過分炒作,以及一些低價“垃圾酒”進入中國國內市場的情況 ]
拉菲每年僅生產24萬瓶,而在國內卻賣出了200多萬瓶,以此可見,進口葡萄酒市場怎一個亂字了得。而面對進口酒市場的亂局,商務部或將祭出利劍,凈化進口酒市場。
近日,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琦表示,商務部將要啟動進口葡萄酒反傾銷的調查,目前正在立案階段。除此之外,進口葡萄酒的產品質量也要進入中國的認證體系。王琦是在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舉辦的中國酒業營銷模式創新論壇上做出上述表述的。
業內人士認為,即使反傾銷成為現實,更多的將是影響低端酒進入中國市場。
反傾銷已有先例
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主席孫德漢2011年3月就提出,國外政府發放葡萄種植補貼和葡萄酒產品出口退稅等降低本國葡萄酒生產成本,以及極力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等行為,構成了對我國進行傾銷的客觀條件,我國應建立起政府、行業組織和葡萄酒廠商共同組成的反傾銷機制,保護中國葡萄酒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葡萄酒學院常務副院長沈忠勛更早在2008年時就表示,為保護國內葡萄酒行業的長遠發展,面對“狼”真的來了的情況下,我們應建立相應的反傾銷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
張裕000869.SZ總經理周洪江在今年3月份的糖酒會期間也提出,國家對進口酒的管制較松,進口酒的市場也比較混亂,政府應該加強對進口酒的監管。
數據顯示,2011年全年酒類產品進口額達24.45億美元,同比增加58.12%,仍然延續了進口酒貿易的高增長態勢。
其實,類似的反傾銷調查并非沒有先例。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一份資料顯示,美國干玉米酒糟大量低價進入中國市場以后,造成國內干玉米酒糟滯銷,嚴重影響我國酒精產業安全的形勢,釀酒行業協會經過充分的調查研究,支持我國主要的玉米酒精生產企業,向國家商務部提請反傾銷調查,2011年2月份,商務部正式立案展開反傾銷調查。
資料顯示,中糧生化000930.SZ、吉林燃料乙醇有限責任公司、梅河口市阜康酒精有限責任公司、吉林省新天龍酒業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國內干玉米酒糟產業提交了上述反傾銷調查的申請。
中國釀酒工業協會的上述資料還顯示,商務部曾向協會發函,征求是否“將進口2升及以下包裝葡萄酒關稅由14%下調至10%,其他葡萄酒關稅由20%下調至10%。”協會從行業實際情況和發展問題出發,分別向工信部、商務部提交了“關于不同意進一步降低進口葡萄酒關稅的函”。并就此事和寧夏、甘肅、新疆、山東等幾個產區溝通,希望能憑借產區政府的力量通過不同渠道將意見反饋到商務部等相關部門。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