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PMI升至53.3 強勁需求支撐生產指數走高


    作者:胡健    時間:2012-05-04





    經濟企穩的信號已經愈加明顯。

      據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以下簡稱CFLP昨日5月1日聯合發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4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3.3,比上月略升0.2個百分點,該指數已經連續5個月保持向上攀升的態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4月PMI的另一個利好訊息來自價格端。本月購進價格指數為54.8,較上月回落1.1個百分點。CFLP分析報告稱,該指數在之前4個月持續上升,本月回落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后期價格有望保持平穩,有利于緩解通脹預期,也為政策微調留下了空間。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宋國青表示,現在政策傾向保守一點是現實的考慮,進一步的行動還得再等等看,如果3月CPI是偶然的反彈,就可再有放松;如果是趨勢性的,則不能再雪上加霜,可稍晚些再行動。

      生產指數表現最為卓越

      4月PMI不僅創下近13個月來新高,而且還高于去年同期52.9的水平。鑒于GDP數據每季度只公布一次,PMI作為經濟先行指數便成為考量中國經濟近期以及未來幾個月的主要量化數據指標。一季度中國GDP增速僅為8.1%,顯著低于去年全年水平,而PMI折射的經濟走勢往往滯后3~6個月,由于今年前4個月該指數一直呈現穩步上行態勢,中國經濟最遲在三季度初企穩回升幾成定局。

      而學界更多人認為,這一時間節點在二季度便可到來。澳新銀行報告稱,中國官方PMI指數表明中國的制造業仍然保持在較好的增速區間內,從過往歷史來看,中國的生產季節往往從春節后開始,并從二季度逐步反彈,相信今年的整體表現也會基本符合過去的經驗。

      澳新銀行的信心主要來源于生產指數的卓越表現上,它在4月PMI的11個分項指數中最為耀眼,是本月PMI提升的主要動力。該月生產指數達到57.2,比上月大幅上升2個百分點,并創下2011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從行業看,金屬制品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電氣機械器材制造業等18個行業高于50;只有石油加工及煉焦業等3個行業低于50.

      需求疲軟被視為經濟加快下行的最主要原因,但從PMI來看,4月生產指數的大幅飆升仍有強勁需求在支撐。4月新訂單指數為54.5,雖然比上月回落0.6個百分點,但已連續4個月位于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企業新訂單數量保持穩步增長勢頭,增速略有放慢。

      反映制造業外貿情況的出口訂單指數為52.2,比上月回升0.3個百分點,連續3個月保持在臨界點以上,表明制造業產品出口量環比回升。

      與需求和生產相伴的指數是庫存。4月產成品庫存指數低于50,為49.5,較上月下降1.1個百分點,反映當前生產加快未帶來過多產成品庫存積壓,這不僅意味著企業加快生產背后存在有效需求,而且困擾中國兩個季度已久的去庫存難題正趨于消弭。

      澳新銀行認為,隨著國內生產的開展,加上外部環境逐步穩定,中國經濟已經開始了一輪比較明顯的反彈過程。

      經濟增速將呈現前低后高

      “從PMI指數看,經濟增長的‘雙穩’格局正在初步形成。”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表示,一方面宏觀經濟增長在趨穩基礎上向著好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購進價格指數回穩下行,適度的經濟增長和適度的通脹正在形成。但他同時認為,“雙穩”格局的基礎仍不夠穩定。

      CFLP特約分析師張立群也剖析說,訂單反映市場需求狀況,一季度出口、投資、消費增速都較上年同期明顯降低,4月份PMI指數中的產成品庫存指數回落1.3點,采購量指數回落0.4點,表明去庫存活動仍在繼續。

      中小企業發展勢頭不穩、波動性較大也需引起關注。最近兩月小企業PMI連續回落,目前多數行業新訂單指數普遍回升,而小企業新訂單指數本月卻不升反降,又回落到50以內。CFLP建議,政府對小企業的扶持,除了在金融、財稅等方面給予優惠以外,應適度出臺增加小企業訂單、擴大其市場需求、鼓勵其出口的政策措施。

      “受需求變化影響,預計未來經濟增速仍有繼續降低的可能。穩定投資增速、穩定需求增速成為穩定經濟的關鍵。”張立群表示。

      在財政收縮政策引致的經濟自發減速期到來的當下,澳新銀行認為,央行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可能性在上升。由于未來的6~7月份公開市場到期量仍較小,央行很可能在5月降低存準率一次,幅度為25個基點。

      交通銀行分析師陸志明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一季度物價漲幅回落和經濟增速放緩,宏觀調控的第一任務將是穩增長,同時兼顧穩物價、穩資本流動和穩匯率。政策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將實施結構性寬松。他稱,2012年中國經濟增長出現 “硬著陸”的風險很小,只要政策合理,調控適當,經濟應該會保持合理的增速并呈現前低后高的走勢。(胡健)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