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金融試點改革獲批滿月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今天在“改革創新與溫州轉型”高峰論壇上表示,試點的獲批,是決策層對民間金融需求的尊重,且在改革的突破和制度的創新方面有很多象征意義。
他提出,整個金融業須被當做一個產業 、經濟活動來看待,同時它還應該是改革的突破口。而此次溫州金融改革在小貸公司、村鎮銀行等方面不僅應該追求數量的增長,也應當在制度上有所創新和突破。
“溫州可先為小貸公司正名成有限持牌金融機構”
依據《浙江省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總體方案》,溫州被授予加快發展新型金融組織,鼓勵和支持民間資金參與地方金融機構改革,依法發起設立或參股村鎮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組織等使命。
但按照現行政策規定,小額貸款公司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得融入資金的余額,不得超過資本凈額的50%,且“最多只能向兩家銀行融資”。同時,小貸公司受“只貸不存”的限制,不能吸收存款。小貸公司也因受限制很難擴大規模。
巴曙松說,只有從制度上突破和創新,使小貸公司在溫州發展有別于其它地方,“更有效率,更符合現代金融業的規律,才是溫州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期望所在。”
他建議,溫州可率先為小額貸款公司正名,確定它金融機構的身份,再將其定位成有限持牌的面向特定資金客戶的金融機構,進行類似可吸收單筆200萬以上存款的探索。
而針對現行政策中對小貸公司出資人數及單一出資人持股比例的嚴控,巴曙松也建議,溫州可探索在單一股東出資比例上進行提升,以此吸引真正懂金融、有資金實力的人進入這個行業。
目前,溫州方面對以小貸公司替代民間地下金融充滿期待,但巴曙松也直指目前小貸公司須承擔營業稅、所得稅及其它成本,壓力極大,“要降低小貸的運營成本,才能使它發揮替代民間借貸的作用。”
“溫州可突破村鎮銀行大股東限制”
有觀點認為,此次溫州金融體制改革的十二條內容缺乏突破,其所提政策在其它法案中都已有提及。
但在巴曙松看來,“魔鬼在細節中,天使也在細節中”,溫州有很大創新的空間。
他以小貸公司轉村鎮銀行舉例。
按《小額貸款公司改制設立村鎮銀行暫行規定》,小額貸款公司按《指導意見》新設后持續營業3年及以上,同時清產核資后,無虧損掛賬、且最近2個會計年度連續盈利,不良貸款率低于2%,可轉制為村鎮銀行。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