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住宅成交剛回暖,4月局部市場又下跌:近段時間,樓市“寒流”和“暖流”交匯涌動,步入房價走向“微妙期”,引發各方關注。
持續調控下的樓市出現哪些新變化?今年房價會否再現“大起大落”?在經濟增速下滑背景下,樓市調控面臨什么考驗?對此,“新華視點”記者追蹤調查,尋根探源。
“剛需”入市:樓市觸底、再次上漲的信號?
國家統計局18日數據顯示,3月份房價總體上繼續呈下降態勢,但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8個,比2月份增加4個。
“房價似乎正觸底,大家又開始談買房話題。”上海一家咨詢公司白領劉彤告訴記者,“我們辦公室里五六個沒有買房的同事中,最近一人剛剛出手,另有兩人正頻頻看房。”
在北京,記者15日在南五環附近的“鴻坤理想城”售樓處看到,大廳之內有上百人在咨詢、辦理購房手續,這與前不久無人問津的場面形成對比。購買了一套房產的北京市民李輝說,他在京工作已6年,錯過了2008年房價低谷期,當前房價有所調整,“怕再錯過了”。
記者發現,近期進入樓市的不僅有居住性購房的“剛需”身影,也有少數投資者“變相入市”。在北京首開熙悅山項目現場,在記者追問下,方先生坦言,他和未婚妻名下各有一套房產,為規避“限購令”,他們推遲婚期,最近剛出手買了一套房子。而有些家庭為了繞開限購政策,甚至搞起“假離婚”。
對于樓市“回暖”跡象,中國房地產學會副會長陳國強認為,首先是針對“剛需”的信貸政策松動,目前購房者首套房可做到9折利率,相當于房價下調5%至10%。其次,在房價下降效應下,“剛需”入市積極性增加。第三,限購政策執行超過一年,外地符合購房資格者增多。
不過,世聯地產17日發布報告稱,當前購房者信心指數只是小幅回升,表明購房者對未來半年房地產市場走勢的樂觀程度有微小改善,但仍處于歷史低位,而且仍有近五成客戶認為價格會繼續下降。
顯然,將剛需的階段性釋放,當成房價再次進入上漲通道的信號,是不確定的。
中介“托市”:“市場回暖,火熱招聘,月薪過萬不是夢想?”
由于處在樓市的神經末梢,房產中介公司被認為對市場冷暖最敏感。
鏈家地產置業顧問趙先生告訴記者,自今年2月份以來,市場就轉暖了,成交量逐步走高,連他們自己都感到意外。
記者近日在北京百環家園、珠江帝景、三環家園、萬年花城、瑞海家園等項目附近走訪看到,馬路上中介房源牌數量多了起來,中介門店進進出出的人也明顯增多。
與數月前大量關店、裁員不同,現在一些中介門店又打出招聘廣告。北京一家大型房產中介的招聘口號是:“市場回暖,火熱招聘,月薪過萬不是夢想。”
不過,據北京中原地產統計,二手房成交量在3月出現再次突破萬套后,在4月上半月成交量有所下行。記者在北京走訪發現,目前成交多的二手房主要在三環以外,中心城區的成交仍然低迷。
對此,北京中原市場研究部總監張大偉分析說,剛性需求大規模入市的前提是房價有明顯松動,但從北京等大城市二手房市場來看,整體降價力度仍然有限,成交量難以持續增加。
還要看到,在限購政策不松動下,“剛需”釋放后將會呈現一定的衰弱效應。
“本次樓市調控本質是行業大調整,短期回暖難以改變行業調整格局。”世聯地產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劉春巖表示,這一判斷綜合了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也考量了地方考核體系改革等變量,應當是科學和清醒的。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