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最真實,但不同統計口徑的數據一般人往往看不出其間的差別,風電亦如此。
不同統計口徑的統計數據對比顯示,2011年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達到了6236萬千瓦,其中有1700萬千瓦左右被閑置,閑置裝機占比約28%。
中國風能協會的數據顯示,閑置裝機量與去年新增裝機量不相上下,去年新增裝機量為1763萬千瓦。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在上周末召開的“第六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上,列出了國內三種不同口徑統計的風電數據,揭示了目前國內風電發展迅猛,但“棄風”和消納問題依然突出的現狀。
相比風電閑置,“棄風”更為公眾熟知。
“棄風”,一般是指風機處于正常情況下,由于當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場建設工期不匹配和風電不穩定等自身特點導致的部分風電場風機暫停的現象。
上述風能專業委員會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其調查的10省市、自治區內,被調查的風電場由于電網調度限電原因被限發的電量高達59.8 億千瓦時,據此估算去年全國約有100億千瓦時左右風電電量由于被限發而損失。
風能專業委員會的數據是在上述中電聯運營容量的框架下統計的,如果將閑置裝機容量計算在內,損失電量將更大。
據施鵬飛分析,地方政府考慮當地經濟增長的需要,早期引進一些風機設備商,在地方利益驅動下,有一些項目未經核準就開始建設,建成后才協調輸送和消納問題,所以造成目前的現狀。
去年以來,國家能源局已加強了對新建風電項目的核準,該局日前公布的《“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計劃》顯示,“三北”東北、華北、西北,是風力資源好,發展最為迅速的地區地區擬核準規模得到較合理控制,其中華北481萬千瓦,東北116萬千瓦,西北196萬千瓦。
而增加消納只有兩種途徑:一是提高當地經濟水平,增加電力負荷,二是要建設輸送電網。據水電總院此前公布的數據,去年蒙東、吉林、蒙西、甘肅地區的棄風比率分別達到23%、20%、18%、17%,消納矛盾突出可見一斑,電網建設滯后。
施鵬飛認為,提高風電廠當地消納能力不是一時間能見效果的,而電網建設目前各方仍在博弈。包括電網技術的選擇、超高壓與否、直流還是交流仍然存在分歧,多個規劃中從西北往東南送電的項目就遲遲沒有動工。
上述風電開發業內人士則稱,電網棄風有很多原因,目前在風電廠較多的三北地區,除了一般原因,還有規劃不協調、電網尚沒有覆蓋的因素。
施鵬飛稱,電網的規劃和建設需要一定的周期,風電場快速發展初期并沒有與電網協同規劃,造成現在的問題。但他表示,后續這種情況會改善。(張旭東)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