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委將向五大電力集團和兩家電網公司注資100億元,相關中電聯內部人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虧損面超50%的火電行業將成為主要注資方向。
而對于此次注資的主角各家電力集團,在記者的采訪中多數企業表示,百億的政府資金投入力度有限,分攤到每個集團不到20億元,對緩減火電企業的行業性虧損作用不明顯。
注資百億電企表示力度有限
相關媒體指出,國資委將向五大電力集團和兩家電網公司進行注資,該注資規模將在100億元左右,此次注資計劃將會在近期分批注入上述公司,但不包含電力輔業集團。
對此,記者致電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電聯內部人士,詢問國資委近100億的注資到底對緩解火電行業緊張的現狀作用幾何?對方指出,百億元的資金注入與近幾年煤價上漲的幅度相比,對于電力企業來說杯水車薪。均攤到每個集團,可以獲得的資金注入不到20個億,太少了。
同時,他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以火電為例,2011年全國原煤產量為35.2億噸,其中發電行業消耗電煤約為16億噸左右。以煤價平均每噸上漲200元計算,光煤炭一項,火電企業就多出超過3000億噸的成本支出。
若以十年前的煤價計算,煤價的漲幅遠遠超出了每噸200元。2000年煤炭平均價格為每噸227元,2010年年底已經到了799元。近期煤價略有下降,最新報價,3月14日至20日期間,環渤海地區港口平倉的發熱量5500大卡市場動力煤的綜合平均價格報收775元/噸。
也就是說,就是以煤價每噸200元的漲幅計算,國資委百億的注資只相當于近幾年煤價上漲部分的3%左右,對緩減煤價上漲給企業帶來的經濟壓力還是非常有限的。
針對這個問題,記者也致電了幾家電力集團,多數表示,對于國資委的注資,電力企業是很渴望的,只是力度有限。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宋智晨對記者指出,過去三年內五大電力集團火電業務的虧損總額超過千億,100億元對于緩解火電行業的緊張狀況很有限。實際上將100億元分配給7家企業,每家所能獲得的注資不足15億元,這顯然對于改善火電業務的虧損沒有實質性幫助。
火電成注資主投向
國資委此次注資電力行業,具體將如何分配?針對這個問題,上述電力行業協會人士指出,目前具體細節還不太清楚,但肯定的是會偏重對火電行業的資金投入。
中電聯黨組書記、常務副理事長孫玉才在相關會議中也指出,受煤價上漲等因素影響,火電行業經濟效益下滑,資產負債率普遍偏高,主營業務虧損嚴重,經營發展形勢很不樂觀。
2011年可謂是火電虧損比較嚴重的一年,華能、大唐、華電、國電、中電投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集體虧損。2010年五大發電集團火電虧損額已經高達137億元,而到了2011年,前7個月,五大集團的火電業務超過了2010年全年虧損總額,虧損180.9億元,同比增虧113億元。
研究員宋智晨指出,在火電業務方面,五大電力集團的虧損面超過了50%,電價上調盡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火電業務的虧損,但是煤價上漲抵消了電價上漲帶來的利好。
而國內對火電的依賴度還是相當高的,2011年全年全社會用電量46928億千瓦時,其中,火電發電量為38975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4.07%,占全國發電量的82.54%。
一位五大電力集團內部人士對記者指出,電價以平均每度0.45元計算,那么2011年火電的銷售收入約為1.75萬億左右。消耗電煤16億噸,以每噸700元計算,煤炭的成本約為1.12萬億。也就是說,煤炭成本超過了60%,加上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等,火電的利潤就被擠壓了,火電企業則到了破產的邊緣。
同時,該人士也指出,如果能把煤炭成本中的10%回籠到發電企業中,相當于把1000億元回籠到電力企業,就能解決火電的問題了。
雖說從2011年的集團整體盈利看,多家電力集團還是盈利的。其中華能集團實現凈利潤61億元,中電投集團25億元,華電集團約20億元,大唐集團約15億元,國電集團約60.8億元。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