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將投入1千億元治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


    作者:金煜    時間:2012-03-05





    本報訊 記者金煜環保部副部長吳曉青透露,國家將投入1000多億元用以治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環境空氣質量標準》2日正式公布,吳曉青表示,全國將設1500個PM2.5監測站,而更嚴格的新標準下,全國將有三分之二城市不達標。

      大氣治污進入新階段

      環保部昨日正式發布新版《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并同時發布了新的空氣質量評價體系“環境空氣質量指數”。

      與現行標準相比,新標準增設了PM2.5平均濃度限值和臭氧8小時平均濃度限值;收緊了PM10等污染物的濃度限值,收嚴了監測數據統計的有效性規定,明確了標準分期實施的規定,規定不達標的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應當依法制定并實施達標規劃。

      吳曉青說。環保部已下發通知,明確規定2012年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重點區域以及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實施,2016年1月1日是標準在全國實施的“關門時間”。目前正在編制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規劃,國家將在“十二五”期間,投入1000多億元治理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

      新標與國際低標準接軌

      針對現行空氣污染指數API評價結果與人民群眾客觀感受不一致問題,吳曉青表示,新發布的“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增加了參與評價的污染物項目,調整了分級分類表述方式,完善了監測數據和空氣質量指數發布方式。

      他表示,總體上,新標準實現了與國際接軌。但由于我國還是發展中國家,經濟技術發展水平決定了PM10、PM2.5等污染物的限值目前僅能與發展中國家空氣質量標準普遍采用的世衛組織第一階段目標值接軌。

      三分之二城市將不達標

      吳曉青表示,新標準出來后,我國將有三分之二的地級以上城市空氣質量不達標。按照現行標準,去年達標率實現了88%,新標準之后,將有200多個城市不達標,達標率降到30%左右。

      對于美國使館的監測,他表示,目前北京市布設的空氣環境質量監測點已經覆蓋了外國駐華使館區域,可以滿足包括駐華使館工作人員在內的所有公眾了解北京空氣質量的需求。

      吳曉青透露,目前我國具備對PM2.5和臭氧監測條件的城市有56個,監測設備169臺/套,同時具備PM2.5和臭氧監測條件的有50個城市。十二五期間全國要布置1500個PM2.5監測點,前期需要的投入將超過20多億元,每年新增費用也將超過1個億。

      釋疑

      1 現有監測設備導致數據偏低?

      兩種監測方式全球都認可

      我國目前多數省市PM2.5監測采用微量振蕩天平法,有的采用貝塔射線法,新國標允許兩種方式均可監測,此前有媒體報道,微量振蕩天平法測出的PM2.5值比貝塔射線法偏低15%。

      環保部科技標準司司長趙英民解釋,兩種測量方式都是經過國家計量局認證的,且全球公認,如同不同的秤,經過認證后,只要在誤差許可范圍內,都可以使用,關鍵在于設備是否通過了認證。“同樣都是微量振蕩天平法的設備,可能這個可以,那個卻不行。”我們的認證都是和國際接軌的,因為科學家做出的結果要在國際上通用,比對的。

      2 為何僅將PM10年均值收緊?

      年均值能體現對健康影響

      新標準新增PM2.5限值外,也收嚴了PM10的年均值,從原來的每立方米100毫克減少到70毫克,但PM10的日均值維持不變,這是什么原因?

      趙英民表示,衡量一個城市的空氣質量好壞,年均值更有說服力。“很高濃度的空氣中,一兩天對人體健康不會有明顯的影響,但一年下來影響就大了,所以日均值比年均值松多了。”與此同理,臭氧之所以設為8小時限值,是因為根據科學研究,8小時暴露在高臭氧濃度下就會對人體產生影響,因此時間設置更短。

      3 國際標準是否適合我國人群?

      各國普遍參考世衛推薦值

      我國PM2.5的標準延續了世衛組織第一階段準則,新標準與國際接軌,國際標準是否適合我國人群特點?

      趙英民解釋,如果國內加強對中國人群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等研究,以此制訂標準可能更有針對性,但大量科學研究可能是天文數字的投入,而不同人種健康受環境影響的差異比不同物種受的影響小得多。此外,世衛組織準則的制訂,中國科學家也參與了研究,其推出的是針對全球人群的限值。目前世界各國定PM2.5的標準都參考了世衛組織的推薦值。

      趙英民介紹,目前全球各國有20%的國家的空氣質量標準中有PM2.5監測,包括了印度、越南、斯里蘭卡等國。

      4 空氣質量評價體系有何變化?

      與不同群體感覺直接掛鉤

      環境污染指數API將改成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空氣質量評價會有何變化?

      趙英民解釋,新的評價體系更為完善。其內容從三項污染物變成六項,更為豐富,監測時間從前一天12時到后一天12時改為0-24時,與人感覺上的一天相符。過去發布的是全市每天平均下來的指數,現在則公布各個單站的數據,此外,過去24小時只有一個平均值,現在則公布每小時所有污染物的指數,可以與人們不同地方不同時刻的感覺直接掛鉤。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