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6家公司超七成年報預喜


    作者:李春蓮    時間:2012-01-29





    根據數據統計,共有1206家公司發布了2011年業績預告 。預喜的公司有889家,占比達74%。其中,343家公司預增,387家公司略增,111家公司續盈,48家公司扭虧。

      此外,預減的公司有109家,續虧的公司有24家,首虧的公司有71家,略減的公司有106家,不確定的公司有7家。

      恒逸石化凈利增868倍

      數據顯示,恒逸石化以24.5-26.5億元的凈利潤和101294.69%-109571.81%的增長率均位列第一。

      公司表示,凈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報告期內公司經重大資產重組新注入了優質石化化纖相關資產,剝離了原盈利能力弱的資產,公司主營業務盈利能力增強。

      1月20日,恒逸石化發布了業績修正公告,凈利潤調整為19-21億元,增長率為78532.62%-86809.74%,但仍舊位列第一。

      ST華源以43769%的凈利潤增長率位列第二。

      公司預計2011年累計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凈利潤6.9億元,2010年凈利潤為157萬元。對于業績增長的原因,公司稱,2011年6月,公司實施完畢重大資產重組,注入資產即名城地產福建有限公司70%股權已完成資產轉移手續,其地產銷售業績為公司實現利潤提供了穩定的收益保障。

      凈利潤增長率位列第三的是鐵嶺新城 ,為21833%。

      由于注入土地一級開發業務,中匯醫藥將更名為“鐵嶺新城”,變身為房地產開發商。公司預計2011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億元-6.4億元,而上年同期僅為291.80萬元。預計實現基本每股收益約1.719元-1.746元,上年同期為0.025元。

      對于2011年業績比去年同期增長的主要原因,鐵嶺新城表示,公司經中國證監會 《關于核準四川中匯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及向鐵嶺財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等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批復》,核準了公司重大資產重組。在報告期內,公司已完成了重大資產重組。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家公司凈利潤的大幅增長都是因為公司完成了資產重組。

      此外,ST盛達凈利潤增長率為11346%,上海梅林凈利潤增長率為3148%。共有11家公司凈利增幅超過10倍。

      根據數據統計,在已經公布業績預告的1206家公司中,除了恒逸石化,吉林敖東以16.4億元的凈利潤上限位列第三。

      成霖股份等13家公司

      凈利降幅超10倍

      數據顯示,凈利潤增長率最低的公司則為湖北金環 ,凈利潤大幅降低2507%。公司預計年度虧損7100萬元至8100萬元。原因主要是原材料價格較高,生產成本居高不下,同時產品銷售價格不能有效提升。

      其次是ST能山,凈利潤同比降低2432%,成霖股份凈利潤同比降低2196%。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前三季度公司凈利虧損1.24億元。預計2011年凈利虧損2.2-1.4億元。

      對于虧損的原因,公司稱,是由于報告期內電煤價格比上年同期漲幅較大且持續高位運行,致使公司電力業務虧損較大所致。

      此外,凈利潤降幅在十倍以上的有13家公司包括ST天一等公司。其中,ST公司有9家。

      而根據數據統計,凈利潤虧損最多的公司為京東方。

      京東方發布的2011年業績預告顯示,2011年度虧損將超過30-32億元。考慮到公司2010年的業績虧損,如果2011年不能扭虧,上市公司將會被處以交易風險警示,就是被“ST”。在此背景下,總額達36億元的鄂爾多斯能源公司股權轉讓事項對京東方年度損益具有重大意義。如果能夠在年內完成,公司將順利扭虧。

      此外,長源電力 ,凈利虧損5.4-6億元。

      而澳洋科技發布業績修正公告,凈利虧損由原來的4.7-4.9億元,修改至6.8-7億元。

      對于業績預告出現差異的原因,澳洋科技稱,第三季度末粘膠短纖價格有所反彈,公司在第三季度報告中對2011年度的業績預測,當時粘膠短纖市場價格為20000元/噸。

      但隨后粘膠短纖市場價格再次跌并創出低于15000元/噸的年度新低,在15000元/噸至16000元/噸的低位運行近2個月的時間;至2011年末粘膠短纖單價仍徘徊在15800元/噸左右的低位,對公司的經營活動產生了重大影響,公司庫存商品及原材料發生較大的減值,從而導致公司2011年度業績下降超出原有預測。

      雖然化纖行業整體景氣下滑,但根據對化纖上市公司2011年業績預告的統計,14家公司中有7家預增。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2011年業績還不確定的有珠海港 、華電國家等7家公司。(李春蓮)

    來源:證券日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