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信息聯網提速,異地炒房有望遏制


    作者:張蕭然    時間:2012-01-09





      在2011年,輿論和媒體多次出現“‘限購令’將退出”的烏龍事件,但目前種種跡象顯示,“限購令”不僅難以退出,而且可能將會更加猛烈。

      今年要繼續加快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建設,保證在6月底前實現40個主要城市的聯網,這是住建部部長姜偉新在日前召開的住建部機關工作會議上透露出的信息。

      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的北京理工大學房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周畢文表示,這項措施標志著我國向財產實名制和信息公開化邁出了一大步,并為由單個城市限購向全國限購創造了條件,將有效遏制異地炒房行為。

      為遏制房價瘋長現象以及投機炒房行為,自2010年以來,我國多個城市先后實施了“限購令”。比如,北京出臺的“國十條實施細則”明確提出,北京家庭只能新購一套商品房。在“限購令”實施一年多的今天,“限購令”效果初步顯現,部分城市房價瘋長的勢頭得到了遏制。

      不可避免的是,仍存在一些炒房族到其他城市炒房購房的行為,同一個家庭在不同城市擁有多套住房的現象也皆為普遍。而且由于目前各城市的住房信息并沒有聯網,使得這些炒房人到其他城市購房時,仍會顯示為無房戶,從而享受到首套房的優惠貸款以及稅收政策。

      住建部相關人士指出,個人住房信息聯網后,同一權屬擁有人名下在40余個不同城市的房產將得以“一并查詢”,異地購房的資金流向、程度、走勢將可“統一監控”,異地炒房行為也有望得到遏制。

      而且有業內人士表示,如果個人住房信息系統實現全國聯網,就可以采用銀行系統、財政系統、稅務系統來遏制炒房現象,不必再采取限購這種行政色彩濃厚的限購行為。

      “的確是這樣,”周畢文對此表示肯定,因為個人住房信息全國聯網有利于房地產的健康發展,為房產稅的超額征收創造了條件。還可以效仿德國,開征空置稅,“如果自購房產的空置超過一定期間,就可以強制出租或者征稅。”

      從另一方面來看,限購令因具有強烈的行政色彩,招到一些人士的非議,如果采用稅收和財政手段來替代行政命令,讓一些炒房客主動放棄炒房投機的行為,實施效果可能更好。

      從2011年開始,我國已率先在上海、重慶開展了房產稅的試點,雖然這兩個城市具體的實施細則不同,但都向擁有多套房產或者超面積的房產者征稅,增加了這些多房族的稅負。此外,上海、重慶兩地建立完整的個人住房信息數據庫也被提到很重要的日程。

      在短短6個月的時間實現4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有人對此目標的實現表示懷疑,從技術上講,住房信息錄入和聯網可以并不困難,但由于平臺多,實際操作可能很難實現聯通。此外,房產涉及個人隱私,如何使用和管理系統里的信息,必須有明確的規則,如果沒有全國層面的管理和使用信息規范,系統很難真正應用。

      但周畢文表示樂觀,因為這一切并不是從零開始,目前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住房信息,只是建立一個網絡通道,把零散的東西向中央數據庫集中、碼放,然后鏈接,實現資源共享。

      實現40個城市住房信息聯網應該是沒有問題,但周畢文認為,僅僅普及40個城市,有可能會造成政策漏洞,使一些炒房者向個別城市聚集。

      從實際情況來看,建立全國住房信息系統還很困難。姜偉新去年在對全國人大常委會的報告中也坦言:“住房信息系統啟動兩年多,目前還在艱難建設中。”

      受限于中國人多地少以及吸取大城市病的發展教訓,周畢文指出,建立有利于房地產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是不可阻擋的趨勢。但這條逐漸走向個人財產公開的道路也會招到一些人的反對,尤其是目前一些既得利益群體。(張蕭然)

    來源:金融時報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