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農業科技有望成“要策”


    作者:白田田    時間:2011-12-14





    《經濟參考報》記者通過采訪多位知情人士獲悉,明年對農政策將聚焦農業科技,政策的主要方向是推動農業科技機制創新,加強科技資源的集聚、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其中,對農業科技的金融支持有望成為重要內容。

      投入不足農業科技投入機制待完善

      農業科技是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2010年,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2%,科技貢獻首次超過了土地、勞動力及物質投入要素的貢獻份額。

      隨著國家推動資源要素向農業和農村配置,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的問題日益受到重視。記者了解到,農業科技主要的投入將由政府完成,同時吸引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對農業科技的金融支持有望成為重要內容,政策或將推動金融系統對企業、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的資金支持。

      事實上,資金投入不足長期以來制約著農業科技的創新。據了解,近年來財政對農業科研的公共投資強度一直處在占農業GDP的0.25%左右,與目前國際平均水平1%相比有較大差距,不僅明顯低于美國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也低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水平。

      由于農業科技具有“公益性”,政府的財政投入極為重要。2001年,為支持農業科技成果進入生產的前期性開發、中試、熟化,引導或推動農業科技成果盡快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國務院批準設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專項,由中央財政撥款,科技部、財政部共同管理。2001年至2010年,中央財政累計投入31.5億元。

      農業部副部長張桃林11月在2011中國楊凌現代農業高端論壇上表示,我國將建立逐年穩定增長的農業科技投入機制,從根本上改變當前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時積極探索新機制和新模式,不斷完善符合農業科技特點和規律的支持策略,實現農業科技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

      “這幾年財政支持很不錯,但金融支持對農業科技的力度仍然不是太大。”中國農業大學經管學院教授張正河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科研創新往往轉化周期長、風險大,而金融機構要追求利益、減小風險,所以很多銀行不愿意支持科研創新,而只對市場和產品成熟的企業發放貸款。

      張正河對金融支持給出了幾點建議,包括健全農村金融組織體系,增加農業科技創新的資金供給;完善農業信貸支持體系,有效緩解農業科技活動貸款難的問題;加快農村金融創新,建立多元化的農業科技創新融資體系;籌建政策性銀行,扶持涉農企業科技創新;發行科技創新債券,促進債券市場發展;加快風險投資市場的發展并開設科技創新保險產品。

      體制不順農業科研和產業嚴重脫節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科研體制的變革很難,政策主要是促進機制創新,把農業科技資源集聚起來,加強成果轉化和技術推廣。

      在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的農業科技體制不適應發展需要。一位農業領域的資深專家對記者說,農業科技方面的投入大幅增長,但和產業發展的需求差距卻很大,這是農業科研遇到的最大問題。如果不進行改革,讓科研適應生產和產業發展的要求,提高農業科技推廣的效率,增加再多的投入也沒有用。

      在農業科技體系中,科研和產業脫節問題尤為突出。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杰凝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當前我國農業科研存在成果轉化率低、轉化時間長的問題。“十一五”期間農業科研機構成果轉化率為42%,農業高效轉化率為37%,這與發達國家70%至80%的水平相差甚遠。

      實際上,“十七大報告”中就提出了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引導和支持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轉自: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