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日前發布的《2017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由2016年的76.5歲提高到76.7歲,嬰兒死亡率從7.5‰下降到6.8‰,孕產婦死亡率從19.9/10萬下降到19.6/10萬,我國居民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通過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推動醫療服務高質量發展。截至2017年底,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中,超過40%的醫院開展了預約診療和遠程醫療服務,超過80%的醫院開展了臨床路徑管理和同級檢查結果互認,居民看病就醫感受逐步改善。
隨著“全面兩孩”政策效應逐步釋放,出生人口規模保持平穩。據統計,2017年全國新出生嬰兒數為1758萬人,二孩占比超過50%。通過全面推進流動人口衛生計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國流動人口基本公共衛生計生服務覆蓋率達87%以上。
2017年,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推開,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政策全面跟進,實現新舊機制的系統轉換。截至2017年底,93.9%的城市公立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藥費的下降帶動了醫療費用整體漲幅的下降,公立醫院醫療費用的不合理增長得到有效控制。
統計結果顯示,2017年醫院次均門診費用按照當年價格比上年上漲4.7%,漲幅下降0.3個百分點;人均住院費用比上年上漲3.3%,漲幅下降0.8個百分點。醫院次均門診藥費下降1.8%,占比下降2.8個百分點;醫院人均住院藥費下降7.1%,占比下降2.5個百分點。
公報顯示,通過培養全科醫生、推動家庭醫生簽約等逐步增強基層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療服務量不斷增加。政府采取多種舉措鼓勵社會辦醫,引導社會力量發展醫療衛生,逐步形成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新格局。(記者 李萬祥)
轉自:經濟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