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6日召開的能源互聯網發展論壇上,東北亞和東南亞兩份“能源互聯網規劃研究報告”首次發布,為相關地區清潔能源開發與電網互聯,解決能源供給形勢嚴峻、化石能源比重過高和跨國輸電能力不足等問題,提供了綜合方案。
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主席劉振亞表示,中日韓三國石油對外依存度過高,東南亞有6500萬無電人口,2.5億人仍在使用薪柴、木炭做飯取暖。加快構建東北亞、東南亞能源互聯網,將有效保障區域內各國電力供應,推動經濟增長。
劉振亞提出,構建東北亞能源互聯網,總體思路是加快區內清潔能源開發,構建環渤海/北黃海、環日本海、環阿穆爾河/黑龍江流域,橫向連接蒙古國南部至中國華北的“三環一橫”跨國聯網通道,形成“西電東送、北電南供、多能互補”的格局。
構建東南亞能源互聯網,總體思路是加強各國電網互聯以及與周邊國家聯網,形成區內緊密互聯,跨區豐枯互濟、多能互補的能源發展新格局。
《東北亞能源互聯網規劃研究報告》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研究編制。報告預計2030年左右,東北亞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將超過化石能源,成為地區主力電源。
《東南亞能源互聯網規劃研究報告》由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與聯合國亞太經社委、東盟能源中心聯合研究發布。報告認為2030年后,東南亞新增電力需求可以全部由清潔能源滿足,基本解決無電人口問題。
據介紹,在“一帶一路”建設框架下,我國已與俄羅斯、蒙古國、越南、老撾、緬甸等多個周邊國家實現輸電線路互聯與電力交易。去年12月,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與中國國家電網、韓國電力公社共同簽署中-韓聯網工程合作協議,三方將在蒙-中-韓-日項目框架下首期推動中-韓聯網工程。(記者 姜琳)
轉自:新華社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