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場“委員通道”聚焦民營企業等話題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05-25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民營企業如何破局?清潔供暖在全國有何參考路徑?良好的消費環境又將怎樣營造?

      5月24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針對上述熱點焦點問題,部分全國政協委員通過網絡視頻的方式進行了解答。
     
      朱建民: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企業“血液”就暢通

      “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企業就會穩定,發展就會穩定,產業鏈供應鏈暢通,血液就會暢通,企業的活力就會煥發出來。”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第二場“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遼寧奧克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朱建民接受媒體提問時表示。

      在朱建民看來,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民營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和影響。以奧克集團為例,一季度產量下降26%,銷量下降40%,利潤同比去年下滑八成。

      朱建民表示,如何破解困局,實現復工復產達產增產,是奧克集團過去幾個月中在努力解決的問題。從戰略角度講,應戰勝困局,充滿信心。中國的經濟是大海,中國具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潛力,也有巨大的經濟韌性。但從戰術角度講,必須要快速找到一個突破口,讓企業快速走出這個困局。

      面對生產負荷下降、庫存成本跌價、市場低迷、利潤下滑等困難,奧克集團堅定信心、保持定力、科學應對、正確決策,將突破口選擇為疏通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2月中旬,奧克集團開始和上游主要供應商中石化、中石油進行密切協作,很快形成了掛牌定價,保量采購等應對措施,不但有效地抑制了跌價風險,也充分保障了原材料供應。

      與此同時,奧克集團積極和下游客戶建立密切聯系,通過采取銷售價格的回顧機制,打消了客戶對跌價的顧慮,采取信用銷售,使主要客戶緩解了資金壓力,同時提供技術支持和服務,為下游產品質量的提升和競爭力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撐。經過一個多月的時間,奧克集團快速疏通、穩定了企業的產業鏈和供應鏈。

      值得關注的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奧克集團積極發揮奧克在環氧、催化和化工過程強化方面的技術優勢。針對此次疫情防控,創新開發了環氧滅菌這項新技術,并投入疫情防控。

      “依靠疏通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及科技創新,奧克集團從一季度的低谷中快速走出來,到4月份,奧克集團產量銷量已恢復到去年同期水平。5月份預計在產量、銷量、利潤上,將達到甚至超過去年同期水平。”朱建民表示。
     
      宋鑫:在全國40多個城市進行了清潔供暖的積極探索

      2020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針對冬天燃煤取暖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宋鑫介紹了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清潔供暖上的探索與成效。

      “清潔供暖是冬天里的火盆子、熱風扇、熱水袋。”宋鑫表示,以貴陽冬天的濕冷天氣為例。2015年,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貴陽建設了清潔供暖項目,利用河水冬暖夏涼的規律,將穿城而過的南明河打造成綠色空調送入千家萬戶,實現了冬天供暖、夏天供冷,且不會造成河水污染,為2.1萬多戶居民提供了服務。在調研時宋鑫發現,與傳統的供暖方式相比,此項清潔供暖模式,用戶費用可降低30%以上,大大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宋鑫表示,在北方,也可以依托污水管網、地熱等資源推廣這種清潔供暖模式。對分散的農村人口供暖需求,則可以通過快速加熱、低成本的小型設備來保障供暖。

      根據調研,全國大量的污水管網、地表江河水源、工業余熱和淺層地熱能等,均可作為清潔供暖資源,大多具有規模開發的可能和推廣可能性。目前,全國每年新增建筑約20億平方米,其中有1億平方米可以采用清潔供暖。如果全部實施,每年可新增節約標準煤66萬噸,相當于植樹造林36萬畝,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在全國大約有40多個城市進行了積極探索。
     
      甘霖:創新消費維權機制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提振消費離不開放心消費,其難點在于消費維權。要創新消費者維權機制,走監管的群眾路線,政府要建立消費投訴公示制度,把分散的投訴信息集中起來,動員全社會監督。”全國政協委員、致公黨中央副主席、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

      在其看來,“疫情期間哄抬價格和假冒偽劣違法行為備受關注,目前消費者遇到煩心事進行投訴,主要還是靠政府監管、執法、調解的三板斧解決,說來說去還是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的‘二人轉’,真正有監督權的消費者沒有真正參與進來。”

      甘霖舉了一正一反兩個案例。“2017年北京寫字樓入住了多家教育機構,跑路現象成為頑疾,后來在大廈里設置電子顯示屏,動態顯示所有商家的投訴信息,投訴量誰多誰少,解決投訴誰快誰慢,消費者一目了然,半年后,投訴基本清零,所以說,商家不怕投訴怕公示。”

      “2017年,某共享單車企業發現投訴異常飆升,位居全年全國第一,小小的單車投訴量超過了大電商平臺,由于新業態缺乏消費投訴公示制度,后續更多消費者不能及時獲得投訴信息,最終爆發了系統性的押金風險,共享單車變成共享風險。”

      甘霖指出,兩個案例說明,消費投訴公示很有效,這就是政務版的“電商平臺”,商家就是網店,平臺曬出投訴率,千變萬化的市場違法行為都逃不過消費者“火眼金睛”,通過良幣驅逐劣幣,最終能夠提振消費信心,提升消費者獲得感。

      甘霖表示,下一步,消費投訴公示制度要加大力度,線上線下全面推行,通過部門聯動形成合力,讓信息更公開、市場更透明,消費更放心。(中國工業報記者 曹雅麗 王雨陽)


      轉自:中國工業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