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8-25





      近日,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向全社會發布2022年中國電力行業基本數據,并對2023年電力市場運行情況進行展望。


      根據《報告》預計,今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全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在6%左右,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持續提升。


      綠色低碳推動終端電氣化水平提升


      《報告》指出,2022年我國深入推進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不斷提升,推動煤電與新能源優化組合,電力投資加快釋放,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運,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方式深刻變革。在電力消費方面,2022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86369億千瓦時,比2021年增長3.6%。


      在電力生產供應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256733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8.0%,增速比2021年提升0.2個百分點。其中,并網風電36564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11.2%;并網太陽能發電39268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28.1%,新能源發電增勢強勁。


      根據《報告》預測,預計到2030年,我國電氣化進程將進入中期轉型階段,帶動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35%左右。預計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占比將達到60%左右,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占比接近50%,非化石發電量增量占全社會用電量增量比重達到90%左右。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需求逐步攀升,隨著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煤電逐步向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電源多元化發展成為電力系統安全運行的可靠保障。未來電力系統將呈現多種新型技術形態并存的格局,大電網將長期作為我國電網的基本形態,分布式微網將成為有效補充。


      電力裝備投資與建設增長迅速


      根據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步伐加快的趨勢,在電力投資與建設方面,2022年全國主要電力企業合計完成投資12470億元,比2021年增長15.6%。全國電源工程建設完成投資7464億元,比2021年增長27.2%。全國電網工程建設完成投資5006億元,比2021年增長1.8%。電源投資加速釋放,電網投資維持較高水平。2022年,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20298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13.3%。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合計新增裝機繼續突破1億千瓦,占全部新增發電裝機比重62.5%。


      其中,太陽能發電8821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61.7%,創歷史新高,分布式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5111萬千瓦,占光伏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的60%左右,集中式與分布式開發并舉。


      2022年,全國新增交流1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60170千米,比2021年增長15.7%;新增變電設備容量35320萬千伏安,比2021年增長4.9%,華中特高壓網架加快構建,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開工建設,適應城鄉負荷增長和新能源快速發展的220千伏及以下電網建設持續推進,電網建設布局持續優化。


      在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548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14.0%,增速比2021年提升0.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占發電總裝機容量比重49.7%,比2021年提高2.6個百分點。


      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104.75億元。其中,2022年合計成交量0.51億噸,合計成交額超過28.1億元,綜合成交均價55.30元/噸。電力碳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全國碳市場建設扎實推進。


      約94%煤電機組達到超低排放限值


      在電力綠色低碳轉型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國全口徑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127548萬千瓦,比2021年增長14.0%,增速比2021年提升0.6個百分點,非化石能源發電占發電總裝機容量比重49.7%,比2021年提高2.6個百分點。


      其中,煤炭機組綠色節能技術顯著提升。全國達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電機組約10.5億千瓦,占煤電總裝機容量比重約94%。2022年,全國單位火電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824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21.4%;全國單位發電量二氧化碳排放約541克/千瓦時,比2005年降低36.9%。截至2022年底,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發電行業)碳排放配額(CEA)累計成交量2.30億噸,累計成交額超過104.75億元。其中,2022年合計成交量0.51億噸,合計成交額超過28.1億元,綜合成交均價55.30元/噸。電力碳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全國碳市場建設扎實推進。


      針對煤電裝備的發展,國家能源局在對《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案例解讀中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啟動煤電靈活性改造工作,推動煤電企業開展深度調峰、熱電解耦等多種技術路線探索,煤電機組最小發電出力從50%至60%額定容量可降至30%到35%,部分機組甚至可低至20%到25%,可調節范圍大大增加。截至2022年底,煤電靈活性改造規模超過2.5億千瓦,有效提高了電力系統靈活調節能力,也更好地促進了可再生能源的發展。


      我國能源資源稟賦決定了煤電在相當長時間內仍將承擔保障電力安全供應的重要作用。2022年底全國煤電裝機占比44%,發電用煤占全國煤炭總消費的比重超過一半。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煤電清潔、高效、靈活、低碳型步伐還需加快。要大力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三改聯動”,明確煤電要加快由主體電源向提供可靠容量、調峰調頻等輔助服務的基礎保障性和系統調節性電源轉型。


      “十四五”期間,煤電節能降碳改造規模不低于3.5億千瓦、供熱改造規模力爭達到5000萬千瓦、靈活性改造完成2億千瓦。按此規模測算,預計可節約煤炭消費5000萬噸以上,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5000萬千瓦以上,更好推動煤炭和新能源優化組合。(記者 郭宇)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