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價格優勢、前期訂單回升以及去年同期基數偏低的影響下,中國鋼材凈出口呈現同比增速加快態勢。
海關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出口鋼材730.8萬噸,同比增長9.5%。1-7月,中國出口鋼材5089.2萬噸,同比增長27.9%。對此,蘭格鋼鐵研究中心主任王國清分析指出,在上述因素支撐下,7月份中國鋼材出口雖環比回落,但同比再次呈現明顯增長態勢,由降轉升。
具體來看,7月份,中國鋼材出口仍處于相對高位,鋼材進口延續低位運行,單月仍保持明顯凈出口態勢。蘭格鋼鐵研究中心測算數據顯示,7月份中國鋼材凈出口663萬噸,同比增長12.8%,增速比6月提升10.9個百分點。1-7月,中國凈出口鋼材4647.3萬噸,同比增長38.7%,鋼材凈出口呈現同比增速加快態勢。
與此同時,前7個月,中國鋼材間接出口亦呈現穩定增長。海關數據顯示,前7個月,中國出口機電產品金額同比增長4.4%,占出口總值的58.1%。其中,汽車出口額同比增長118.5%,均遠超同期外貿出口平均增速。
在蘭格鋼鐵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看來,今年以來,鋼材與耗鋼產品大量出口已經成為拉動中國鋼材需求總量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平衡市場供求關系的重要力量。但他同時提醒,要關注國內鋼鐵與成品材的增產壓力。
分析供需市場可見,當前,從外部需求看,全球制造業PMI弱勢運行,鋼材外需有減弱預期。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的7月份全球制造業PMI為47.9,比6月上升0.1個百分點。指數雖結束了連續4個月環比下降的走勢,但已連續兩個月處于48%以下的較低水平,顯示當前全球經濟下行態勢未改。
同期,摩根大通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報告顯示,7月全球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48.7,與6月持平。該數據已經連續11個月顯示出經營狀況的惡化。其中,產出指數及新訂單指數在收縮區間進一步下降,反映全球制造業下滑壓力加大。摩根大通監測的7月份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制造業PMI中有4個國家的制造業PMI處于50%以上,國家數量較6月減少1個。
當前,全球制造業PMI水平仍處于收縮區間,表明全球經濟繼續處于下行態勢,仍面臨多重風險。發達經濟體核心通脹下降仍較緩慢,貨幣政策仍維持緊縮態勢,金融市場環境不確定性升高,地緣政治沖突持續,這些因素仍在持續拖累全球經濟復蘇的步伐。
然而,鋼材供給卻有增長勢頭。海外鋼鐵產量結束連續15個月的同比下滑局面,首次呈現同比小幅增長態勢。據世界鋼鐵協會的數據顯示,6月份,全球63個被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588億噸,同比下降0.1%。其中,非洲粗鋼產量為130萬噸,同比增長11.5%;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197億噸,同比增長0.8%;中東粗鋼產量為420萬噸,同比增長9.4%;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的粗鋼產量為680萬噸,同比增長5.2%。蘭格鋼鐵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6月份,全球除中國以外其他地區的鋼鐵產量為6770萬噸,環比減少380萬噸,同比增長0.4%。
盡管全球鋼材供需走勢似有不利,但王國清表示,綜合分析,中國鋼鐵出口價格優勢仍存。8月份以來,海外熱卷出口價格微升,中國熱卷出口價格小幅下滑,中國鋼材出口報價優勢相比7月底有所提升。
對此,中國鋼鐵企業出口訂單指數的回升也是佐證。從出口訂單看,由于海外制造業持續在收縮區間運行,外需有減弱趨勢,但在出口價格優勢帶動下,中國鋼鐵企業出口訂單指數有所改善。中物聯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調查的7月份鋼鐵企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2.1個百分點至51.8%,再次回升至擴張區間,同期蘭格鋼鐵網調研的鋼鐵流通企業新出口訂單指數回升1.6個百分點至48.6%。鋼鐵企業出口訂單指數回升,將對后期中國鋼材出口形成一定支撐。
對于后期鋼材出口走勢,王國清判斷,中國鋼材出口或仍呈同比增長態勢。7月份,中國鋼材出口同比由降轉升,再現同比增長態勢。當前,中國鋼材出口價格優勢依在,且優勢空間相較7月底略有擴大。雖海外鋼鐵供給首現同比增長態勢,但中國鋼鐵行業出口訂單指數有所回升,從而對鋼材出口形成一定支撐。蘭格鋼鐵研究中心預計,后期中國鋼材出口或仍呈現相對高位運行,且由于去年下半年鋼材單月出口基數相對偏低,后期鋼材出口或仍呈同比增長態勢。(記者 湯莉)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