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即時零售助力我國消費市場提質擴容
近年來,數字技術持續賦能我國零售業態創新,零售交易活動不斷突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即時零售作為新型零售業態之一,通過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縮短配送時間,提升了本地零售供給能力,釋放了居民多元消費需求,成為消費市場提質擴容、暢通國內大循環的重要助力。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前不久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顯示,近年來,即時零售一直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2022年市場規模達到5042.86億元,預計202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5082.65億元,發展前景廣闊。
即時零售是通過線上即時下單,線下即時履約,依托本地零售供給,滿足本地即時需求的零售業態。這份報告認為,即時零售填補了線上線下融合的真空,是本地零售創新的產物,將全面賦能本地零售業態。發展即時零售有助于加快傳統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推動縣域經濟發展,促進消費提質擴容,增加就業渠道,加快數實融合。
近年來,我國即時零售規模持續擴大,其成長動力來源于場景、商品、人群三大要素。
在場景方面,增量場景創新帶動供給增加。即時零售的成長性體現在增量場景的創新力上,即增量場景帶動增量供給,進而促進增量消費。與傳統零售和快遞電商相比,即時零售與本地零售的融合能夠產生更加多樣且更加豐富的消費場景。即時零售的“店”,是由線上平臺和線下倉店共同構成的,“店”隨著消費場景的變化而發生變化。
在商品方面,本地商品線上化突破銷量瓶頸。即時零售的成長性體現在本地商品的線上化能力上,即通過本地商品的標準化以及將本地商品上線即時零售平臺來提升本地商品的銷量和水平。
在人群方面,消費人群逐漸養成在即時零售平臺消費的習慣。即時零售的成長性體現在消費者在即時零售平臺消費習慣的培養上。新的消費群體習慣線上購物,對個性化、便捷性和舒適度的追求不斷提升,同時對價格波動的敏感度較低。隨著即時零售消費的主力人群年齡不斷提升,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也會相應提升,將帶動即時零售規模不斷擴大。
隨著在交易、履約、供給和需求四個方面的不斷迭代創新,報告認為,即時零售呈現六大發展趨勢:一是時間上向全天候消費發展,點亮“線上夜經濟”;二是需求上實現全場景滲透,打造情感新心智;三是商品上突出全品類創新,助力品牌發展、業態創新和網紅商品打造;四是地域上注重全地域覆蓋,從一二線城市逐漸往三四線城市下沉;五是供應鏈上實現全鏈條管理,從優化庫存管理過渡到提升供應鏈管理效率;六是推動全流程數字化,不同類型企業數字化路徑各有側重。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這種蓬勃發展的新零售業態,將對在華發展的相關外資企業提供借鑒。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電子商務研究所副研究員洪勇表示,中國的即時零售模式以其高效、便利和個性化的特點,迅速吸引了消費者的關注與青睞。中國在即時零售方面領先,給外資企業提供了創新方式,可以復制到全球其他市場。
“中國的即時配送網絡也為外資企業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擁有龐大而高效的快遞物流系統,快速送達是中國消費者對于即時零售的重要需求之一。這種快速、準確的配送服務不僅提高了消費者的滿意度,也為外資企業在全球其他市場構建了一個可參考的標準。”洪勇還說,中國的即時零售將產生萬億級生態規模。例如,中國即時配送規模將持續擴大,按《2021-2022中國即時物流行業發展報告》的預測,以2023至2025年的年平均復合增長率31.3%來測算,即時物流行業訂單量將在2026年達到千億單以上。此外,SaaS等數字化服務生態也快速崛起。
報告認為,在數字化和智能化的時代背景下,即時零售已成為零售業的重要發展方向。為了加快即時零售的發展,應多措并舉,在頂層設計、市場秩序、數智改造、配送體系、流程低碳、政策合力等方面出臺相關政策。(記者 張凡)
轉自:中國貿易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