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 中國船舶出口加速遠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16





      “產品結構不斷優化,行業運行質量明顯改善。”今年以來在國家相關政策措施的指導下,中國船舶行業經濟運行形勢穩中向好,國際市場份額再創新高。數據顯示,前8個月,中國船舶出口額達204.86億美元,同比增長25%。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船舶分會李雅君預計,今年全年船舶出口額有望達到320億美元,實現同比增長20%。


      出口呈現新特點


      與去年相比,今年前8個月在中國企業交付出口的船舶中,集裝箱船增幅大幅提升。其中,超過6000箱的大型、高價位機動集裝箱船出口30艘,同比增長131%;出口額為35.3億美元,同比增長133%。6000箱及以下的機動集裝箱船出口81艘,同比增長62%;出口額為18.2億美元,同比增長74.9%。


      在出口船型方面,長期以來居中國船舶出口前三位的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的格局發生變化。數據顯示,前8個月,中國船舶出口總額中集裝箱船占比大幅提升至26.1%,躍居第一位;散貨船占比24.9%,居第二位;浮動或潛水式鉆探或生產平臺占比18.1%,居第三位;油船占比6.5%,居第四位。


      目前,亞洲仍是中國船舶最大的出口市場。數據顯示,1-8月,中國對亞洲市場出口船舶金額為110億美元,同比增長35.4%,占比53.9%;對非洲市場出口船舶金額為40億美元,同比增長60%,占比19.6%;對拉丁美洲市場出口船舶金額為22億美元,同比增長41.3%,占比10.8%;對歐洲市場出口船舶金額為16.6億美元,同比下降38.6%,占比8.2%。


      從亞洲市場看,1-8月,中國對新加坡出口船舶金額最高,達到55.6億美元,同比增長93.8%,占比27.1%,主要出口船型有浮動或潛水式鉆探或生產平臺、15萬噸<載重量≤30萬噸的機動散貨船以及燈船、消防船等不以航行為主的船舶。


      內外合力應對挑戰


      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全球航運市場面臨階段性調整的不確定性,中國船舶出口仍面臨諸多挑戰。


      在多重變局的沖擊下,地緣沖突、氣候變化、能源轉型、供應鏈重組等全局性、緊迫性挑戰對中國船舶出口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國際航運市場運力占比較大的集裝箱運輸市場供需基本面轉弱,市場運力過剩,市場運價面臨下行壓力。自今年二季度以來,國際航運市場延續階段性調整,綜合運費指數較一季度環比下降22.9%;全球航運船隊保有量增速平穩,環比提高0.1個百分點。三季度,歐洲等地區航運市場需求仍顯疲軟,中國船舶出口面臨持續增長的壓力。另外,船舶工業兼具技術密集型及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特征。當前,中國船企生產快速增長與勞動力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


      面對諸多挑戰,中國船舶出口如何實現突破?對此,李雅君建議,首先應匯聚政策合力,提升大型成套設備企業的國際合作水平。其次,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動中國船舶行業高質量發展。目前,因企施策推動智能制造是提升船舶建造質量和效率、降低成本和資源能源消耗,以及增強中國造船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加速產品創新的重要手段。為此,政府應加大對船舶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最后,中國船企應在積極穩定傳統出口市場的前提下,加大開拓新興市場的工作力度,特別是RCEP、拉美、“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等發展潛力較大的地區,不斷拓展中國船舶出口市場新空間,培育壯大中國船舶出口新動能,推動實現中國船舶出口的穩步增長。(記者 劉葉琳)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