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專利密集型產品產值或超萬億元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10-31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獲悉,我國將推動一批高價值專利實現產業化,到2025年,高校和科研機構專利產業化率明顯提高,全國涉及專利的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8000億元。一批主攻硬科技、掌握好專利的企業成長壯大,重點產業領域知識產權競爭優勢加速形成,備案認定的專利密集型產品產值超萬億元。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從提升專利質量和加強政策激勵兩方面發力,著力打通專利轉化運用的關鍵堵點。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此次《方案》突出專利產業化導向和服務實體經濟。把專利轉化運用的著力點和落腳點放在服務實體經濟上,通過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培育推廣專利密集型產品等舉措,促進專利產業化,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突出專利制度供給和技術供給的雙重作用。要促進專利鏈與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全面啟動實施專利開放許可制度,對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的專利五年沒有實施且無正當理由的,可由國家無償實施,促進專利轉化,為產業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高校和科研機構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和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23年9月,國內高校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76.7萬件,科研機構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2萬件,合計占國內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的25.3%,超過四分之一。《方案》明確指出,要梳理盤活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


      申長雨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動員全國高校和科研機構篩選具有潛在市場價值的專利,建立供需對接、推廣應用和跟蹤反饋機制,力爭在2025年年底前實現對高校和科研機構未轉化的有效專利全覆蓋;加強地方政府部門、產業園區、行業協會和全國知識產權運營服務平臺體系等各方協同,根據存量專利分層情況,采取差異化推廣措施。針對高價值專利,匹配政策、服務、資本等優質資源,推動高校精準對接,促進專利高效轉化。


      民營科技型中小企業是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有關統計顯示,截至2022年底,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效發明專利占國內企業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21.0%,專利申請積極活躍,在制造業領域的投資也在穩步上升。《方案》將以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作為重點任務加以部署。


      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將在技術供給方面,通過專利開放許可等制度,促進高校科研機構專利加速向中小企業轉移轉化,為中小企業技術賦能;在金融支持方面,將加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力度,提升信貸規模和融資便利度。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參加“一月一鏈”等投融資路演活動,幫助企業對接更多優質投資機構;在服務支撐方面,將完善專利權轉讓服務,拓展專利代理機構服務領域,開展專利轉化運用服務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精準對接,高標準建設知識產權市場體系,構建專利轉化的良好生態。(記者 汪子旭)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